植榞樹 作家專欄文章: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7章(中前)
#5#
「因為『新時代』的門派和大師實在太多,要全部介紹的話再多十堂也不夠用,所以我們只講到這裡為止。在這些門派和大師裡,你接觸過那些?」 標 問道。
民 說比較熟悉的有:艾克哈特•托勒、奧修、謝明杰、章成,以及是、「賽斯資料」與「與神對話」等數個,其餘的都不太熟悉,也不太感興趣(特別是與外星人有關的門派, 民 覺得太過科幻離奇了)。如果一定要在眾多「新時代」門派中選擇, 民 最有興趣的是「賽斯資料」與「與神對話」,特別是「與神對話」。 民 說曾經對它的書愛不釋手,在相繼放棄「基督宗教」和「佛教」後,「與神對話」便是 民 的第三個信仰,那時他抱有很大信心,深信它可以成為自己的終生寄託。
「很好,它們是『新時代』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派別,幾乎『新時代』的精髓也可在裡面找到,我們便對它們作詳細討論。」
#6#
「賽斯資料」(英語:Seth Material)是一系列的通靈記錄與著作,由美國靈媒:桃麗絲•珍•羅伯茲(英語:Dorothy Jane Roberts,1929年~1984年)從1963年開始口述給其丈夫,直至她於1984年逝世為止。「賽斯資料」據稱是來自於一個叫做「賽斯」(英語:Seth)的靈體,珍•羅伯茲表示這個賽斯借用她的身體,然後藉由她的身體說話。除了珍•羅伯茲,還有好些人也寫了號稱來自這個賽斯的資料,不過也許已再沒這個必要,單是珍•羅伯茲的留下的訊息已夠份量,大有學問了。
這世界是如何起源呢?賽斯的說法是這樣的:當初只有「一切萬有」(英語:All That Is,可以說這便是「神」),祂沒有形體,只是一大片光,一大片能量,這些能量都有意識。但沒有物質,完全抽象、無形、就像在夢裡面。
這個世界是從「一切萬有/神」的夢裡面出來的,這個夢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無數個世界都在夢裡而展現,可是這仍只是夢。「一切萬有/神」覺得,創作的壓力使祂不知道如何表現,最後,祂想通了,要把一部份從祂裡面分出來,只有祂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因為祂有無限的能量,祂要把部份能量分出來,變成一個具體的東西,這便是創世,物質世界便如此誕生。
賽斯說「一切萬有/神」把自己的一部份分成為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在物質界顯化祂,我們與「一切萬有/神」共同創造世界,成為世界的創造者。那麼要到何時,創造才會結束?答案是不會,因為「一切萬有/神」是沒有完成的,祂一直變化,不斷地創造,好比一個有無限壽命的藝術家,永遠都在不斷創造新的藝術品,滿足想創造的欲望。因為「一切萬有/神」包含所有一切,無論是好或壞,光或暗,生與死、冷與熱、和平或戰爭,全部都是祂的其中一部份。賽斯所提出的創世論,與「基督宗教」這些宗教非常不同,卻與「印度教」裡對世界起源解釋十分相似:神創造這個不斷變化、永不完美的世界,是為好玩,是為遊戲,是為滿足自己。一個好玩的遊戲必然會有勝有敗,有得有失,而且充滿變化,這才不會沈悶乏味,因此世界總是無幻無常,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即使世界最後毀滅了,也會有新的世界誕生,令遊戲繼續下去,讓神可以永無止境地玩下去。
「新時代」很有名的一句話:「你創造你自己的現實」(英語:You create your own reality),便是來自賽斯。賽斯說我們的思維情緒無時無刻不在創造我們外在的事情:如果你相信人們是善良,而且會善待你,那麼他們就會是這樣;如果你相信全世界的人都討厭你,那麼你便會體驗到他們這樣對待你;如果你相信你會在三十歲時身體機能開始退化,然後在四十歲後便會死亡,那麼便會如此;如果你相信你一生也會貧窮失敗,那麼你的經驗就會如實的證明給你看。因此賽斯主張要仔細觀察我們內心每個思想,每個想法,每個信念。若想改變外在事情,可以從思想著手------若你覺得自己很孤獨寂寞,可以想像自己有很多朋友,有很多關心自己的人在自己身邊,陪伴自己。若你覺得自己很貧窮,入不敷出,可以想像自己十分富有,有多得用不完的金錢。這樣有用嗎?當然有用了,因為「你創造你自己的現實」,什麼的信念便會創造什麼的現實出來。
除此之外,賽斯還提及很多不可思議和有趣的事情,例如人類的情緒和想法不單可以影響人類社會,還可以影響天氣、地震等等自然現象;人類並不是由猿猴演化而成,而是外星人來到地球的殖民後代;在2075年前,基督(救世主)會再度來臨,屆時人類世界便會到達和平、合一的境界等等。
民 說「賽斯資料」極具份量,豐富浩瀚,只是實在過於複雜深奧(特別有關『多重世界』理論,同一時間有無數個的『我』,眾多的『我』身處於不同世界),因此當 民 接觸了「與神對話」後,便放下「賽斯資料」,主力集中在「與神對話」了。
標 啜了口咖啡後,接著說。「雖然『賽斯資料』的內容對大部份人都難以吸收,不過它可是『新時代』的重要基石,其它門派或大師幾乎或多或少都受它影響。台灣一個叫許添盛(1968年~)的男子便非常推薦『賽斯資料』,多年來也以淺白通俗的解說推廣。台灣女子王季慶也因受到『賽斯資料』的啟發而對『新時代』產生興趣,創立『中華新時代協會』,竭力推廣『新時代』思想,成為華人世界裡『新時代』的重量級人物。」
「幸好有這些熱心人,」 民 說。「我英語欠佳,如果沒有他們替這些書翻譯為中文版,我相信可能永遠也沒有機會接觸『新時代』,特別是『與神對話』這系列。」
「看來你很真是很欣賞它。」 標 說。
「是的,因為它在我人生最迷茫的時候,給我很大的幫助。」 民 說出原因。
#7#
「與神對話」(英語:Conversations with God)系列,是由美國靈性大師:尼爾•唐納•沃許(英語:Neale Donald Walsch,1943年~),由1995年至1998年所出版的三册書籍開始的。作者自稱在1992年,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寫了一封向神訴苦和提問的信,結果他內心聽到神的回答,於是他把這些對話紀錄下來,出版為書籍。《與神對話》系列書籍共有四册(第四册於2017年出版),售量總數超過一千萬册(電影在2006年於美國上映),極受歡迎。再加上尼爾其它著作,令他一舉成名,成為二十世紀末期開始最受歡迎、最有影響力的其中一個「新時代」大師。
與較著重「形上學」(例如宇宙如何形成)的「賽斯資料」相比,「與神對話」(泛指尼爾所有作品和他的思想)系列不單較簡單易明,也更貼近日常生活,有很多關於社會、政治、經濟等等民生議題,非常切身。與傳統宗教相比,「與神對話」的訊息要積極及勵志得多了,看後令人溫暖和感動,對世界和人生充滿希望。
與眾多「新時代」思想一樣,「與神對話」很多方面都可看到受到「印度教」的影響。好比對世界的起源,便與「印度教」非常接近。
神為何要創造這個世界?「與神對話」是這樣說的:「神」本身是圓滿的光、善、愛、喜悅和生命等等總和存在,不過由於沒有可作為對比的事物,因此「神」沒有辦法體驗自己。因為如果只有長,你便不知什麼是短;沒有小,你便無從體會什麼是大;沒有冷,你便不知什麼是熱;沒有壞,你便無從體會什麼是好。「神」也一樣,為了想體驗自己是圓滿的光、善、愛、喜悅等等究竟是什麼感覺,「神」不得不把自己分裂為不同部份,每一部份都有所不同,以製造對比,於是長短、大小、冷熱、光暗、善惡、愛恨、男女、樂與苦、生與死、正面與負面等等便出現了,藉著這些不同部份所感受的感覺,「神」才能體驗到自己。
為什麼「神」要讓地震等等不幸的天災發生?要自然界的生命互相競爭和殘殺?要這個世界充滿暴力和死亡?容許世間種種邪惡的存在?為什麼「神」不創造一個只有美好事物的世界?因為一個有好有壞,有正有邪,有生有死,有勝有敗,充滿對比和變化的世界,正是「神」想要,喜歡的。
那麼,這會有結束的時候嗎?沒有,永遠不會結束,因為「神」想永遠不斷體驗自己,一如「賽斯資料」所說,一如其它「新時代」門派所說,一如「印度教」眾多門派所說,即使世界最終毀滅了,新的世界又會出現,這過程不會中止,永恆地重覆再重覆。
與「印度教」一樣,「與神對話」和「賽斯資料」這些「新時代」思想都相信輪迴這事,然而卻認為輪迴不是因為業/因果報應的關係,而是「神」想體驗不同的事物,以及是創造各種自己想要的經驗而發生。
「神」把自己化為世間萬物,包括每一個生命,每一個靈魂。一個靈魂在今世選擇生為男人,有男人的身體,下世這靈魂便可能會選擇成為女人,體驗成為女性的感覺;今世是亞洲人,下世可能會選擇成為非洲人;今世是美國人,下世可能會選擇成為中國人;今世是窮人,下世可能會選擇成為富人;今世長命百歲,下世可能會選擇為出生數小時或數天便死亡的嬰兒,這些都是為了體驗各種不同的經驗。
為什麼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命運?有些人一生過得幸福美滿,有些人卻艱難無比?有些人長命百歲,有些人卻只來到世界短短數小時便要離開?為什有些人一出生便大富大貴,有些人無論如何努力最後也一貧如洗?為什麼有些人活得快樂幸福,能夠安享晚年,有些人卻活得痛苦悲慘,如何努力奮鬥也是絶望,最後要以自殺結束生命?為什麼如此不公平?這些看似不幸倒楣的人,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命運,不是因為他前世做了什麼壞事而得到的報應,而是這個靈魂自己的選擇,來協助自己去體驗,去感受自己想要的種種經驗。
舉一個例子,一個靈魂若想感受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人生是什麼感覺的話,他便只有成為一個這樣的人,才能實現願望。那麼,這個靈魂要怎樣做才可以實現這個願望?
為了令自己的心願成真,這個靈魂便會選擇在今世遇上困難、考驗和可怕的事,例如一出生便無父無母,身體有種種殘障,出生在貧窮落後、充滿戰亂的地區,或在生命裡遇上種種不幸的重大打擊和失敗。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如果自己這一生也過得順順利利,不曾遇上什麼重大問題或考驗的話,還如何有機會去做堅強和勇敢的事?你不做這些事情,又怎能成為一個堅強和勇敢的人?只有當你遇上眾多問題、困難和考驗,而你能鼓起勇氣和力量,努力把它們一一克服,你才能創造出一段堅強和勇敢的人生,才能有這些經驗,才能真正體驗到,成為一個堅強和勇敢之人是怎樣的。
這樣說的話,一個人出生的環境如何,也是這個靈魂在投胎前已預先選擇了,這不是因為「神」對自己的懲罰,也不是因為前世做了什麼惡業而得到的報應,而是自己的選擇,藉此創造出想要的自己------與傳統宗教的罪或業相比,「新時代」對於一個人為何會遇上不幸和惡運的解釋要正面得多了,能帶給人發奮向上的積極意義。
「新時代」另一個吸引之處,是它很鼓勵人去追求金錢和工作上的成就,而且還有很詳盡的方法教導如何能夠實現願望。因此很多人都當 「新時代」是一門「成功學」:教人如何成功的學問。
要說最有名的例子,便是由澳大利亞的女作家:朗達•拜恩(英語:Rhonda Byrne,1945年~)寫的《祕密》(英語:《 The Secret 》,2006年出版)。
《祕密》一書說的便是「新時代」裡非常吸引人的「吸引力法則」,以思想的力量去吸引想要的東西。這書提及只要能丟開悲觀、不可能、做不到的消極負面心態,改以樂觀、積極、能夠做到的思想,便能為自己創造豐盛富裕的生活。無論是想要新款汽車、名牌衣服、豪宅大屋、夢想的結婚對象、或是理想的工作,全部都能以積極思想去實現。由於現在大部份人渴望的不是傳統宗教或靈修所說的心靈平安,而是物質財富、事業成就、感情關係這些更為實際的好處,《祕密》這書非常迎合現今社會的需求,因此極受歡迎,莫說英語版,中文版銷量也超過百萬册了。
由美國暢銷書作家:羅伯特•A•薛弗德(英語:Robert A. Scheinfeld)寫的《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徹底顛覆金錢遊戲規則,讓你耳目一新的心靈致富法》(英語:《 Busting Loose From the Money Game:Mind-Blowing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the Rules of a Game You Can't Win 》,2006年出版),也是一本教人以心靈技巧獲得成功,特別是獲得財富的書籍,雖然它的主旨看似與《袐密》不同,背後精神卻其而與很多「新時代」或「印度教」門派所說的同出一轍:神有無限能力,無所不能,全能的神為尋求趣味,於是便創造出這個宇宙作為遊戲的舞台,然後再創造出成億上兆、難以計算數量的眾多生命,包括現在地球數以十億計的人,作為遊戲的角色。
這個宇宙裡的遊戲多不勝數,其中一個便是人類社會所玩的金錢遊戲:現代文明社會分工仔細,幾乎沒有人可以自給自足,需要金錢作為交易媒介,換取生活的必須品。而金錢不會從天而降,人類必須要工作勞動、要投資儲蓄,才能獲得生活必須的金錢,而且金錢一旦花了便會失去,因而要不斷補充。這令所有人都被逼要參預這場遊戲:既要賺錢,也要省錢,還要擔心自己的財富會否貶值,無時無刻不為金錢這東西費心勞神,甚至瘋狂。
由於遊戲必須要有輸有贏、有困難起伏、有高潮低潮才夠好玩,因此不能有全能或必勝的角色,每個角色必須有所限制,並要遵守種種規則。故此在人類社會的金錢遊戲裡,想賺錢一點也不容易,大部份人單是要賺取到維持生活的金錢已很吃力,想發達致富更是極高難度,不單要費心費力,運氣時機也要配合,才有機會登上富豪榜,成為這個金錢遊戲裡的大贏家。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說很多人玩這個金錢遊戲都玩得很灰心,充滿強烈的失敗感。書裡便提供一些方法,讓人能夠更輕鬆、更開心地玩這個遊戲,便是取回自己的能力,解除為了玩這遊戲而加在自己身上的限制,令自己愈來愈有力量。那便不必像大部份人那樣,終日要為金錢而煩惱憂心,擔心不夠錢用,擔心財富無法追上物價,擔心一旦失業或減薪而無法繳清未完的房屋貸款等等煩惱……《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說只要取回能力,想賺錢便會輕而易舉,會有無限量的金錢供你使用,再不會有財政問題。
根據這些「新時代」思想所說,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擁有無窮能量、既聰明又富足的生命。只要動動腦筋,我們想要的東西就能瞬間出現,可說是無所不能。我們所以覺得活在世界到處都是限制或約束,人生充滿問題和煩惱,是我們故意如此。我們是為了樂趣、喜悅、娛樂而為自己設限,所以才製造種種問題和障礙,讓我們可以在遊戲裡挑戰自己,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這都是我們自己選擇這樣的。
民 說這些思想啟發了對傳統宗教不滿的他,帶給他很大勇氣和力量,令他有力量能夠面對這個充滿暴力、痛苦及不幸的殘酷世界,面對生活遇上的苦惱,好比家庭、工作、愛情、經常感到空虛寂寞等等問題。因此自 民 在接觸「新時代」後,直至妻子去世前這十多年時間裡,對這些思想堅信不移。
- 2024-09-07 22:22:2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