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榞樹 作家專欄文章: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6章(上)
第六章:輪迴不斷的眾生,
冤冤相報何時了?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 (1574年~1646年)的《醒世恆言》(在1627年出版的小說集)的第二十卷「張廷秀逃生救父」,
「每個生命一出生便欠了諸神、先賢、祖先和眾生債務,如人學祭祀,是因為生來便對諸神負有祭祀的債……如人讀頌聖書,是因為生來對先聖負有學習的債……如人欲生兒育女,是因為生來便對祖先負有繼承的債……如人好客,是因為對眾生欠有佈道的債。」
-------《百道梵書》(英語:《 Shatapatha Brahmana 》),古印度的一種宗教文獻,約出現在公元前十世紀至公元前七世紀。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又稱《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裡的經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最常被念誦的經典,約成書於公元前一世紀
「佛教裡面沒有任何所謂的咒罰。由業力產生的作用並不是一種處罰,而是一種自然的結果。只不過是在收成自己播下的種。」
------法國哲學家:讓-弗朗索瓦•雷沃爾(法語:Jean-François Revel,原名:Jean-François Ricard,1924年~2006年)和他兒子馬修•李卡德(法語:Matthieu Ricard,1946年~)合著的《僧侶與科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英語:《 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 》,1997年出版)
在古代佛教看來,宇宙沒有意義,而人的感覺也同樣沒有意義,並不屬於什麼偉大的宇宙故事,不過就是短暫的振動,沒有理由的來去。這就是事實,就接受吧。
根據佛家的說法,宇宙有三個基本現實:一切事物都會不斷改變(諸行無常)、一切事物都沒有永恆的本質(諸法無我)、沒有什麼能永遠令人滿意(諸漏皆苦)。就算你能夠探索銀河系、探索你的身體、探索你的心靈,但不論你探索得再遠,也無法找到永不改變的東西、永恆固定的本質、得到永遠的滿足。
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常常就是因為無法體會到這一點,總覺得某個地方會有永恆的本質,而只要自己能找到,就能永遠心滿意足。
-------以色列歷史學家:烏瓦爾•諾亞•哈拉瑞(英語:Yuval Noah Harari,1976年~)的《21世紀的21堂課》(英語:《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2018年出版)
想想看,我們活著一定得呼吸,每呼吸一次就生吞數以千計的微生物;每走一步路或是開一段車,不但數以百萬計的微生物遭到毀滅,螞蟻之類的昆蟲也隨之命喪黃泉。人類必須進食,吃的可不是自己身上長出來的,而是其他的生物,不管是馬鈴薯、白蘿蔔、紅蘿蔔、或雞鴨魚、牛豬羊等等的,這些食物原本都活得好好的,但我們為了活下去,哪能顧得了這麼多?素食者說他們不吃肉不吃魚,因為那些東西是活的,可是,紅蘿蔔本來也是活生生的呀!……我們行走、進食,很少想到這些行為所帶來的傷害。我這麼說不是要讓你們吸一口氣、吃一口飯都有罪惡感,只是藉此提醒大家,我們其實是透過「謀殺」來飼養這具身體的。只要身體存在一天,就得犧牲其他生物一天。
-------《奇蹟課程》導師:肯尼斯•霍布尼克(英語:Kenneth Wapnick,1942年~2013年) 的《終結對愛的抗拒》(英語:《 Ending Our Resistance to Love: The Practice of A Course in Miracles 》,2004年出版)
一切有情眾生都是如此地為死亡而活。一物吞噬一物的食物鏈成了自然界的「生命法則」。
-------《奇蹟課程》M-27.3.6~7
#1#
時間過得很快,到了6月第二個星期六,晚上八時。天空滿佈黑雲,看似不久便會下大雨。
今天上第五堂課程。
由上星期開始,每天不是烈日當空便是下著傾盆大雨,表示香港踏入炎熱多雨的夏季了。在「麥當勞」裡, 井富民 買了兩杯飲品,凍檸檬茶給他自己,凍咖啡給 巫哲標。
「在這天氣你還穿長褲,還加上背心外套,」 標 坐下後,他望著 民 的裝扮,不禁問道。「不辛苦嗎?」
民 說沒有問題,他說自己一向怕冷不怕熱,所以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可以穿著長褲(他說也許因為自己偏瘦的關係),至於出外也穿著背心外套,是因為背心有多個袋子,方便他放置手機和錢包等等物件。「你看似很辛苦哦,今天其實不算很熱吧?」
「還不叫熱?我不知多想連衫也不穿哦。」 標 說他與 民 剛好相反,不怕冷卻很怕熱,因此除非需要,不然夏天他必像今天這樣,以單薄的背心、短褲和涼鞋的裝扮外出,並帶備小型電風扇散熱。
「現在香港的冬天愈來愈不冷,夏天卻他媽的愈來愈熱,不單熱,還非常潮濕,」脫下眼鏡的 標 用小電風扇吹著臉,不禁抱怨道。「每次外出都辛苦得要命。」
「因為我們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才導致氣溫愈來愈高,這都是人類自作自受的惡果。」 民 說完後,把日本動畫《超級聖魔大戰》的影碟歸還給 標 。
標 接過影碟,便放入背袋裡。「好看嗎?感想如何?」
「好看,特別是最後數集。」 民 回答說。「結局很發人深省。」
標 喝了口咖啡後說。「超聖神與巨魔界神互為一體,密不可分,認為世間沒有獨立存在的絕對之善或絕對之惡,是非常東方的思維模式,不論是中國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或是印度的宗教,都以這樣的態度看待善惡,西方因為深受一神教的思想影響,很難接受世間沒有絕對的正邪存在。」
「是的,宮崎駿(日語:宮﨑駿/みやざきはやお,1941年~)在西方受歡迎程度不高,便是最好的證明了。」 民 說道。
自 民 看過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大作《風之谷之娜烏西卡》(日語:《風の谷のナウシカ》,是有關未來世界,人類在充滿污染和戰爭的悲慘環境裡掙扎求存的故事。漫畫於1982年至1994年於雜誌連載,動畫電影版於1984年在日本上映),便深深被這部對於戰爭、自然、人性、生命有深入描寫作品所感動,自此之後,凡是這位日本動畫家的作品, 民 一部也沒有錯過。
民 說他喜歡宮崎駿的作品的一大原因,是他創作的女性角色無論是主角或反派,都極其聰明能幹、有勇有謀、獨立自立,很多更有出色的領導才能,比男性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女性英雄令 民 非常欣賞。
標 說他便有不同的看法。「宮崎駿的作品的確極有深度,藝術價值很高,不過我不是太喜歡。因為他的作品大部份都很沈重,而且他常把太多責任加諸於女主角身上,令她們飽受極大的痛苦和壓力,令人看得很不忍。」
「能力愈大,責任和壓力也會愈大,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今天的女性這麼能幹,自然要去解決重大危機或問題了。難道還像傳統的英雄救美故事裡的女主角那樣,在等待男性的拯救嗎?」
「我便較欣賞傳統的英雄救美故事了,因為我覺得保護女人是我們男人的責任。好比一旦發生戰爭,我也希望是男人上戰場去保護國家和女人,而不是要女人上戰場,要女人犠牲自己保護國家和我們男人。」
「你太落伍啦!現在就連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裡的女主角,不單已不再需要男人拯救,她們已反過來拯救男人了呢!好像在1998年上映,根據中國民間傳說改編的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英語:《 Mulan 》,導演:美國人貝瑞•庫克(英語:Barry Cook,1958年~)、美國人東尼•班克洛夫特(英語:Tony Bancroft,1967年~)),這部動畫電影中的女主角花木蘭便智勇雙全,還有一身比男人還厲害的功夫。她不單拯救了軍隊,還拯救了皇帝和整個中國,是位令人佩服的女中豪傑,這才是新時代的女性榜樣哦。」
「那不如以電影《驚奇隊長》(英語:《 Captain Marvel 》,在2019年上映的女性超級英雄電影。導演是一對美國人:安娜•波頓(英語:Anna Boden,1979年~)和瑞安•K•弗雷克(英語:Ryan K. Fleck,1976年~))的女主角為榜樣更好吧?這個驚奇隊長(英語:Captain Marvel)是『漫威』(英語:Marvel)的英雄電影裡其中一個最強勁、最厲害的超級英雄,哦,或者應該說她是『英雌』才對。雖然她是女性,比眾多男性英雄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說是強悍能幹女性的代表,不單拯救國家,而是拯救整個宇宙。」
「這也是好例子,這些『英雌』最適合成為今天女性榜樣的。」
「不過應該沒有太多女性欣賞驚奇隊長這些『英雌』吧,因為這個驚奇隊長長得一副臭臉,凶巴巴,又看不起男人,現實世界裡這樣的女性很難找到適合的對象談情說愛,很難有美滿的婚姻或家庭……算了,不說什麼花木蘭和驚奇隊長,說回宮崎駿吧。」
「好的,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界的神級大師,我想我們東亞社會沒有人不喜歡他的作品,可惜西方人便不太曉欣賞。」民以嘆息的語氣說道:「好比2001年於日本上映的電影《神隱少女千與千尋》(日語:《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不單成為日本最高票房的電影(在2020年,日本電影最高票房記錄才被一部民毫無好感的動畫電影所取代),也取得『第75屆奧斯卡電影』 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Animated Feature),不過它在美國的票房很低,只有大約一千萬美元左右。有說是因為美國人不明白這部電影的情節安排,難以接受。」
「是嗎?」
「你看過這電影嗎?記不記得劇情?」 民 問道。
「看過,讓我想想……」 標 想了想後說:「這故事好像是說一個叫荻野千尋的女孩與她父母,無意中到了一個神秘的世界。千尋的父母偷吃了供奉給神祇的食物而變成肥豬,為拯救父母,千尋要在一個有魔力的湯婆婆的澡堂工作。千尋得到白龍(日語:ハク)、須見玲(日語:リン)、鍋爐爺爺(日語:釜爺/ かまじい)等朋友的幫助,最終成功救回她的父母,一家平安返回人類世界。是嗎?」
「沒錯。你看,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裡,即使小女孩也如此了不起,不單不需父母保護,反而還拯救回父母,這些女性是多麼卓越不凡哦。」 民 讚賞說道。
「在他故事裡的女性真是辛苦,活得比男性更要吃力。」 標 忍不住搖頭說。「如果宮崎駿是統治者,發生戰爭時,他必會要求女性和男性一樣上戰場殺敵,甚至要求軍隊要以女兵為主,男兵為副,以表示女性不單不是弱者,甚至是比男性更勇猛能幹的價值觀。我猜你也是這樣吧?」
民 笑了笑。「我相信宮崎駿和我有相同想法。在宮崎駿1997年的動畫電影《幽靈公主/魔法公主》(日語:《もののけ姫》),裡面的煉鐵據地『達達拉城』(日語:タタラ場)的領導人是位能幹的女子,名叫幻姬 /黑帽大人(日語:エボシ御前)。這位女領導者便要城裡的女人和男人一樣戰鬥,她還會叫人設計適合女人使用的武器,讓她們能發揮最強的戰鬥力。最後有敵人攻擊『達達拉城』時,因為幻姬和大部份男人都已出城,結果幾乎只靠女人守護城池。」
「這麼勇猛哦?那女人上戰場時,誰去照顧城裡的小孩?」 標 好奇問道。
「……你說起來也奇怪,那個『達達拉城』好像沒有小孩的,雖然城裡有很多對夫妻,卻不見有嬰兒和小孩出現,只見成年人,而且雖然有很多女人,卻好像沒有一個是懷孕的。」
「不用懷孕又不用照顧嬰兒,那怪不得這些女人可以像男人一樣了……你或會覺得這樣是重視女性,我卻覺得這只是令女性活得更苦,因為不單要女性生兒育女,還要她們上戰場和敵人打生打死。」
「強者便是這樣,如果女性和男性一樣能幹本事,便要自己保護自己,甚至保護國家,不能再依賴男性。」 民 說。「因為女人一旦依靠男人,便要看男人的臉色做人,要受男人的氣了。《幽靈公主》電影裡的男主角少年便曾問『達達拉城』裡面的女人生活如何,她們回答說:雖然生活過得辛苦,卻總算能吃得飽。而且這裡的男人更不會作威作風-------『達達拉城』的女人之所以能這樣說話,除了因為統治者是女人,更重要是她們和男人完全一樣地工作(煉鐵和戰爭),作出同樣的貢獻,才能和男性平起平坐。如果她們不像男人那樣從事生產和參預戰爭,只是負責做家務和照顧孩子的傳統女性工作,你想她們還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說話還能如此大聲嗎? 」
「《幽靈公主》我沒看過,我們也是說回《神隱少女千與千尋》吧,」 標 改變話題。「為何這電影不受美國人歡迎的?」
「好像是這樣的------在《神隱少女千與千尋》這部電影裡,湯婆婆有巨大的力量,控制和支配著澡堂的工人,可算是故事裡的反派。有些美國人便說不明白為何千尋與白龍等人不把湯婆婆打倒,解救被她奴役的工入。電影最後仍然讓湯婆婆作威作福,繼續支配澡堂的人替她工作,對這樣的安排感到疑惑。這方面美國人可說是天真幼稚得很,以為只要把所謂的壞人消滅了,便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現實那會如此簡單?」 民 不以為然道。
「這很難怪他們。西方主流的一神教信仰,便說世間有絕對的善與惡,雙方不斷鬥爭,最後只有一方勝利。反觀東方的宗教信仰卻沒有絕對的善或絕對的惡。宮崎駿的動畫便很能反映這點。他擔任導演的動畫電影裡,幾乎沒有那部會有絶對邪惡的反派或壞人,與主角敵對的角色,都有他的理由和道理,不能簡單歸入邪惡,更沒有那種認為只要把代表邪惡的一方消滅,便可以令世界變得美好的觀念(其中一部有著絶對邪惡反派的作品,是1986年在日本上映的《天空之城拉普達》(日語:《天空の城ラピュタ》),這部《天空之城拉普達》在日本反應普通,卻是華人地區裡最受歡迎、評價最好(包括 標 )的宮崎駿作品。有趣的是,與電影裡的男主角(十多歲的少年)相比,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十多歲的少女)也可算是眾多宮崎駿作品中最為柔弱的女主角),宮崎駿的動畫在西方的藝術界可以獲獎無數,在商業上卻難以受西方普羅大眾歡迎,可說是東西方之間難以跨越的文化差距。」
標 說完後,打開Ipad電腦的檔案「ACIM」。
「我們這堂便討論起源於南亞印度地區的宗教信仰,這些宗教便認為宇宙間並沒有絕對的善與惡。」
民 看著Ipad螢幕,留神地聽著 標 的解說,他對這些東方的宗教很感興趣,他心想,也許因為自己是東方人吧。
#2#
起源於南亞印度地區的宗教,可稱為「印度的宗教」(英語:Indian Religions),一般而言,這類宗教的特點是:
萬物歸一,萬物是神,神是萬物。宇宙的終極真實是本體、意識、或「極樂」(英語:Bliss、梵語:Ānanda,極大的喜悅或快樂)。這類宗教認為不管是物體與物體、人與人、或是物體與人之間,看上去有什麼差異,這些其實都是一種錯覺。有些教派更認為就連時間、空間及這個宇宙本身,也是幻覺。
這類宗教多數都相信生命會輪迴轉世,動物死後固然有機會輪迴成為人類,人死後也可能輪迴成為其它動物或人等等,繼續另一次的生命,因此這類宗教極力反對殺害動物,主張素食。不單生命循環不息,就連宇宙也會不停毀滅和再生,這過程永不終止。宇宙的時間觀是循環的圓形,不停周而復始,沒有清楚明確的開始、中間發展過程和最終結局。生命的目的是明白宇宙真相,透過直接的極樂經驗(涅槃、頓悟、領悟),拋棄錯覺與分離的假象,與終極真實合而為一。
就以「印度教」(英語:Hinduism)為例,它可說是「印度的宗教」的代表,被稱為世界最古老之一,並是最複雜的宗教信仰。
「印度教」這名稱,其實是西方人用以形容自公元前開始發展至今的印度宗教信仰。沒有任何單一教義適用於所有「印度教」的信徒。「印度教」內部有多個不同派別,這些不同派別之間的差別可比不同的宗教更大,你可以說「印度教」是「一神教」,也可以說它是「多神教」,可以說它是「一元論」,也可說是「二元論」,或「多元論」,或說它是「單一主神論」(英語:Henotheism),若綜合來看,「印度教」的宗教思想是:
•相信「梵」(梵語:Bráhman)是宇宙的終極真實:「印度教」裡的神成千上萬,數目極難確實,因為這些神常有多個分身,少至十個,多可達一千個。因此「印度教」的神數量少則有三百多萬個,多可有三億多個。最主要的三大男性主神分別是:梵天(梵語:Brahmā)、毗濕奴(梵語:Viṣṇu)、濕婆(梵語:Śiva)。
梵天是創造萬物的始祖,包括一切好和壞的事物;毗濕奴是宇宙的維持者和保護者,被奉為保護神;濕婆是世界的破壞者,被奉為毀滅之神,然而祂同時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會創造新的世界,因此成為現在最受印度教徒歡迎的神。
這三個主神合一,便成為完整的整體,稱之為「梵」,因此被稱為「單一主神論」。「梵」是超越萬事萬物的本體,終極真實。我們人類所看到的現實世界,只是不真的現象,可說是「梵」所創造的幻象,稱為「摩耶」或「瑪雅」(梵語:Māyā)。
那麼,「梵」又為什麼要創造這些幻象呢?無他,只是因為「梵」感到無聊,所以便創造「摩耶」來作為遊戲(這遊戲另一個名稱是「萊拉」(梵語:Līlā或Leela))。這過程永不終止,一如「印度教」的經書《奧義書》(英語:《 Upanishads 》,現存的《奧義書》多達兩百多種,是古印度的哲學論文或對話錄)所形容:宇宙的整體生命是複雜的,它永遠都在周而復始地循環,也因此構成濕婆之舞,就像一場舞蹈,神性生命不是靜止的,而是永恆的動作,永遠創造,不斷變化,永無終止。
有趣的是,今天的印度教徒很少崇拜梵天,因為梵天創造出這個世界後,便再沒有什麼所為,可以不再理會。教徒最熱衷的神是毗濕奴和濕婆。負責維持和保護的毗濕奴受到崇拜不在話下,然而代表破壞和毀滅的濕婆才是現在最受教徒歡迎的神。為什麼?破壞和毀滅看似可怕,然而在「印度教」裡,因為萬事萬物不停循環,破壞和毀滅不是結束,而是代表新的開始,故此是件值得期待和高興的好事(舊的不去,新的怎來?)。因此不少「印度教」的神的長相都是非常可怕,往往像凶暴之魔多於像善良之神,不了解這宗教裡對於破壞、毀滅、死亡的看法,便很難理解這個現象。
「印度教」是非常複雜的宗教,有眾多派別,例如:
---宗教學家阿迪•商羯羅(英語:Adi Shankara,應該生活在公元8世紀上半期)便認為唯有「梵」是真實存在,世界是一種幻象,這教派稱為「不二元論吠檀多」(英語:Advaita Vedanta)。
---羅摩奴闍(英語:Ramanuja,1017年~1137年)認為世界是真實存在,它就是「梵」的一部分,像身體是靈魂存在的一部分一樣。世界與「梵」的關係是部分和全體的關係,這個派別叫做「有限制不二元論吠檀多」(英語:Vishishtadvaita Vedanta)。
---摩陀伐(英語:Madhvacharya,或叫Purna Prajna,1199年/1238年~1278年/1327年)的「二元論吠檀多」(英語:Dvaita Vedanta),便認為「梵」和世界是各自存在,真實不假。不同之處是「梵」是獨立的存在,而世界是依賴「梵」的存在。
---尼跋迦(英語:Nimbarkacharya,約是公元7至12世紀時期的人)的「二元不二元論」(英語:Dvaitadvaita),便認為「梵」和世界都是實在,兩者之間的關係,一如太陽與光線的關係。光線由太陽而來,與太陽一樣真實存在,不是幻象。可說光線是太陽,又可說光線不是太陽。
---筏羅婆•摩訶巴布(英語:Vallabhacharya Mahaprabhu / Vallabha,1479年~1531年)的「純粹不二元論」(英語:Shuddhadvaita),便認為「梵」是一切萬物的創造者,世界和「梵」都沒有不同,否認這世界是「摩耶」的作用,不認為世界是幻象。
---柴坦尼亞•摩訶巴布(英語:Chaitanya Mahaprabhu,1486年~1534年)的「不可思議差別與無差別論」(英語:Achintya-Bheda-Abheda),則是集「有限制不二元論吠檀多」和「二元論吠檀多」而合的思想體系,這派認為「梵」與世界既是有差別,也是無差別,無論是有差別或無差別,都是不可思議的,因此稱為「不可思議差別與無差別論」。
民 說他滿腦問號,因為這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印度教』這宗教至今仍在發展,仍然不斷有新的門派出現。」 標 開玩笑道,說如果他要創立一個宗教的話,他會參考「印度教」的思想而創立一個這樣的門派,他打開「ACIM」檔案的其中一頁給民看。「很過癮的,我讀給你聽。」
標 看著電腦的螢幕,作一次深呼吸,然後便一口氣唸出來:
「是一不是一卻是一又不是一是二不是二不過後來發現真的是二而且不三不四再加不七不八是相同又不相同最後也不知是相同或是不相同有差異又無差異無差異卻又有差異單元又多元有元又無元是正也是負負負會得正正正卻不負是想是是想非想非非想有限也無限微小又極大似白又似黑不白又不黑是正又是邪不正也不邪屬神也屬魔有神便有魔是真不是真不假卻是假很熱卻又冷不知熱或冷非善又非惡既好也既壞是苦更是樂是喜更是悲有愛又有恨不美又不醜太肥也過瘦頗高又過矮超富兼極窮是男又非男不女又是女是我又是你而且還是他他卻不是我你更不是他既是巴士叔也是維園伯兼是大麻成更是爛賭英既是周星星也是黃若思兼是化骨龍更是神仙B既是阿狗也是曼狗兼是車狗更是利狗是異性又同性也雙性更三性是順性又跨性加流性兼無性更任性既是古代也是現代兼是新時代更是超世代正是光明背是黑暗先是生命後是死亡既是初一也是十五既是師父也是徒弟既是乖仔也是衰仔既是兄弟也是契弟既是美女也是醜婦既是處女也是舞女既是青頭也是風流既是英雄也是梟雄既是皇帝也是奴隸既是全知又是無知既是阿左又是阿之公當我贏字算你輸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食碗面我反碗底你是躝癱我是蛋散你是碌葛我是碌蔗我也不知自己是個頂級天才或是超級白痴更不知自己是個偉大之神或是垃圾之子男人無個是好東西女人天生便愛美麗小明小明小小明大王大王叫大王輘輷輘輷有輘輷轟隆轟隆再轟隆嘻嘻嘻哈哈哈哇哇哇啦啦啦不可思議普通平凡深奧無比卻簡單至極因為到了最後發覺原來一切全是自己在做夢!」
「這叫『一切全是自己在做夢』或『做夢』已可以了,不必如此長篇累贅吧?」好不容易聽完這一大堆「廢話」後, 民 搖頭苦笑。他只記得最初和最後的那幾個字,中間那一大堆無聊兼無謂的內容,實在聽不下去哦。
「現在什麼也講求包裝,單叫『做夢』怎夠吸引?起一個複雜難明的名字,才能引人注意,欺騙到人上當嘛。Nides你沒有興趣加入這個宗教,成為信徒呢?」
「當然沒有,這樣的宗教誰會信哦。」
「不過你也覺得很過癮,很有趣吧?」
「怎會有趣呢?我只覺得很無聊。」
「這樣的宗教不好玩嗎?我還以為你會覺得有趣的。」
「如果要我選,我寧願選那個什麼『飛天意粉怪物教』了,至少簡單得多。」
「不是吧?那個純屬胡說八道,隨隨便便想出來,我的則是花了不少時間去構思,它包括了這個世界眾多對立的現象,還有很多我的喜好,不如讓我詳細說明吧,很過癮的~~~~」
「 Will ,拜託你嚴肅點,認真點吧。」 民 忍不住阻止 標 再說下去。「你說過我若對你的教學有什麼不滿,也可以坦白反映的吧?我現在便表示強烈的不滿了。」
「其實我是怕過分正經,好像說教般,Nides你會沈悶無聊,所以才加入一些有趣的內容,替課程增添趣味罷了。」 標 笑著辯解道。
「我喜歡一本正經,也不介意說教,所以你大可嚴肅授課,不必擔心我會無聊。」
「……好吧!不過我盡量也想說得有趣些,現在不是工作,大家放鬆一點無妨。」
「好的,你繼續說吧,我只想快點知道答案。」
「這個聽似胡鬧的『一切全是自己在做夢』,其實已很接近了。」
「你是說世界只是一場夢?那你現在的信仰是『印度教』?」
「雖然名稱不同,不過很接近了。」
「若世界只是一場夢,那要如何才能從夢中清醒?」
「如果你成為這個『一切全是自己在做夢』宗教的教徒,便可以立即知道答案,可惜你堅決不肯相信。我只有再花數堂來說明啦,」 標 笑說道。「相信這位嚴肅正經,喜歡說教的學生不會介意吧?」
「我猜即使介意也無補於事……」 民 無奈地嘆氣。「那麻煩這位胡鬧的老師把握時間上課吧,並且最好不要再說些無聊的廢話了。」
「有個如此嚴肅,不喜歡玩笑的學生,身為教師的我其實也很辛苦呢,因為說得過於沈悶,會想昏昏欲睡哦。」
「誰叫你硬要替我上這個課程?這便叫自作自受。」 民 毫不同情地笑道。「現在後悔也已太遲啦,你也是快點上課吧,完結後你便不用再面對我這悶蛋學生了。」
「對,那我們加快速度吧。」
#3#
說完「印度教」的宇宙觀後, 標 繼續解說這宗教的其它特點。
•相信「業」(英語:Karma,或叫「業報」、「業力」、「因果報應」)和「輪迴」(梵語:Saṃsāra)。業指我們每個念頭、每句說話、每個行為都會帶來後果,好的會帶來好的後果,稱為善業或好業;壞的會帶來壞的後果,稱為惡業、壞業、業障。果未必會即時出現,可能會在來世才結果。輪迴是指每一種有意識、有感覺的生命(不包括植物、細菌等生物)都有靈魂,會不停再生或轉世,每個生命經做過的善事或惡行,最終也會得到牠應有的報應,這種周而復始,無始無終的變化便稱為輪迴。若能得到解脫,必須達至我與「梵」合一的境界,才能脫離輪迴。解脫之路有多種:嚴格奉行各種戒律、祭祀、學習、修行、冥想(英語:Meditation)、瑜伽(英語:Yoga)等等。
•相信「種姓制度」(英語:Caste system in India):「印度教」根據一個人的出生而把人歸入四大類種姓之中:最高級的「婆羅門」(英語:Brahmin)、次級的「剎帝利」(英語:Kshatriya)、再次一級的「吠舍」(英語:Vaishya)、級別最低的「首陀羅」(英語:Shudra),這四大種姓經過漫長歲月,再發展出數千個不同的副種姓。除此之外,還有一類是最被歧視、不被視為人類看待的「賤民」(英語:Dalit / Untouchables)。雖然現在印度的憲法已明文規定廢除種姓制度了,但是它仍在眾多印度人心中根深柢固,它在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農村地區,仍有著巨大影響力。
民 說出他對這宗教的看法。「印度教」曾令 民 頗有好感,特別是宇宙如何而來的種種解釋,非常不可思議,充滿令人大開眼界的道理,不過 民 實在無法以這宗教作為自己的信仰。
第一,是「印度教」實在過於複雜,有太多不同派別,令人人頭昏腦漲,令 民 也不知應該相信那一個(不過肯定絶對不會信 標 所創立的!)。
第二,「印度教」視牛為神聖的化身,因此教徒不吃牛不傷牛,這些愛護動物的教條本來是值得贊賞的,然而教徒會以牛的糞便或尿液來淋浴洗臉,甚至喝牛尿吃牛屎,說可以強身治病,潔淨身體,便實在太過無知了--------過去民智未開,有人相信這樣的事尚可理解,現在可是科學昌明的21世紀哦!人人都知道糞便含有大量細菌,非常骯髒,還用這些東西來潔淨身體不是非常愚昧嗎?
不止這樣,「印度教」視印度的恆河為聖河,教徒常在以河中浸浴,認為這可潔淨身體和靈魂。這樣的習俗在過去沒有什麼問題,然而現在的恆河已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又臭又黑,佈滿垃圾、屍體、屎尿和各種污染物,試問如此的污水怎能潔淨身體?然而好像沒有「印度教」的宗教領袖提出過改革,革除這些不適合現今環境、極不衞生的習俗規條。 民 有朋友去過印度旅行,說這個國家骯髒得嚇死人,而且毫無秩序,到處都亂糟糟,不敢再去第二次。
與「印度教」相比,「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的一大優點便是乾淨得多,好比這些宗教不會叫教徒以動物的屎尿淨身或當藥物服食,也沒有叫教徒在骯髒的河裡浸浴的文化習俗。
第三個,也是最令 民 難以接受的,正是大部份的「印度教」信徒都極重視種姓制度,誰敢破壞種姓制度,例如鼓吹「婆羅門」與「賤民」成為好友,甚至結為夫妻,放棄大家不可一起吃飯、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種種規條的話,都會視為罪大惡極。 民 實在無法認同這種根據每個人的出生,便決定他是高貴或低賤的說法,對低下種姓充滿嚴重的歧視和偏見,太不公平了。
民 最後的結論是:印度這國家之所以充滿歧視、貧窮落後、骯髒混亂(特別是與同樣有久遠歷史,同樣超過十億人口的中國相比),「印度教」這宗教信仰要付上極大的責任,裡面實在充斥極多落伍保守、愚昧無知的觀念(特別是種姓制度)。故此 民 只當「印度教」是思想或哲學來研究,不會考慮以它作為信仰。
「所以我不就說,」 標 聽完 民 所說,便笑道。「宗教的教條和戒律有助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西方社會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和成績,『基督宗教』發揮了極大作用,好比認為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便是從『基督宗教』而來,然後才遍及全世界。沒有了這宗教,今天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便是另一模樣了。」
「……也是的,至少『基督宗教』裡面無論不同的人有何差異,大家都有原罪,都是有罪的人,都有同樣的機會獲得救贖,這點的確是比『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平等得多。」 民 不能不同意這點。
#4#
標 說不單是現在,即使在古代,「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一直也受到眾多批評,包括其它印度的宗教,其中一個便是印度的「耆那教」。
「耆那教」(英語:Jainism) 是印度古老宗教之一。這宗教相傳有二十四位祖師,最後一個名叫:筏馱摩那(梵語:Vardhamāna,原名:尼乾陀若提子(梵語:Nigaṇṭha Jñātaputta),約公元前6世紀的人),教徒稱他為馬哈維那(英語:Mahavira,意思:偉大的英雄,因此又稱為大雄),被稱為「耆那教」的始創者。
「耆那教」相信輪迴,相信業。卻不相信宇宙由神創造和支配,相信一切都由極微小的物質組成,類似現在科學所說的「原子」理論。人生的目的是脫離輪迴之苦。若要擺脫輪迴,便不能靠神,必須依靠自己,透過極其嚴格的苦行,才能得道。比起其它宗教,「耆那教」的戒條可說是最嚴格的:不吃肉、不殺生、不貪財、不虛偽、不偷竊、不放逸、不追求名利成就,可說完全不能享受一般世俗所主張追求的享樂,只求精神的解脫。
「耆那教」非常珍惜其它的生命,不單不能吃肉,更要隨身帶備掃帚,以免走路或坐下時會壓死小昆蟲;要隨身帶備紗布或口罩,以免呼吸時吸入小蟲,製造殺生。這門宗教有兩大派:一為「白衣派」(梵語:Śvētāmbara),日常生活穿著白衣,較為迎合群眾,承認女人可以得到解脫。二為比較固守傳統的「天衣派」(梵語:Digambara),認為穿衣服都會製造罪業,因此要裸體而活,重視苦行,因為女人無法裸體過日,故此教徒認為女性無法得到解脫,必須等到輪迴到男性才有機會。「耆那教」的僧侶還禁止獨自外出,必須結伴同行,以免只有自己一個而不小心放逸墮落,因而破戒。
民 說「耆那教」極端的苦行生活曾令他十分嚮往(這宗教認為一個人若沒有什麼責任,便能以絕食的方式來自殺,認為這是崇高偉大的行為。 民 便深為佩服,情願犠牲自己也不願傷害其它生命,還不是最偉大,最高尚的人?),只是它的教條實在難以執行。在香港,別說絕無可能實行「天衣派」的全裸修行方式( 標 笑說會被警察當作為「弱智露體狂」而拘捕),即使是「白衣派」的修行方式,也非常難以應用在生活上。再說,即使真是實踐這樣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得到平安幸福嗎? 民 很懷疑這究竟有沒有效用。
「為何你覺得無效?試舉例看看?」 標 問道。
民 便列出例子。首先,「耆那教」嚴禁殺生,這聽似很崇高,值得推薦,然而其實只要生而為人,為求生存便必須殺生:人類單是呼吸,已會把眾多微生物吸進體內,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把這些外來入侵者殺死,這又算不算是殺生?人體腸臟裡住有無數細菌,這些細菌也是生命,要依靠人類進食的食物營養而生存。如果一個人絶食而死,那這些細菌也會隨之而死亡,這又是不是殺生呢?
蚊子、跳蚤以吸食人血為生,那我們應不應該以自己的血液餵飽牠們?如果趕走牠們(不說打死了),令牠們沒有食物而餓死,那算殺生吧?然而這些昆蟲吮吸人血不單令人痕癢不適,還會傳染疾病,可能會令人喪命,讓這些小蟲叮咬自己,令自己染病死亡,導致自己本人,以及同住在腸臟裡的細菌也一起升天,這又算不算是殺生?
還有, 民 說他家裡最近出現蟑螂,因此 民 買了一些蟑螂藥放在家裡,以消滅這些害蟲-------這些毒藥會殺死蟑螂,因此是殺生吧? 民 其實也不想這樣做的,然而若不盡快殺死牠們,這些昆蟲會以驚人的速度繁殖,屆時全屋都是蟑螂的了。屆時萬一食物或食具被這些害蟲碰過而沾上細菌, 民 可能會因為食物中毒入院,甚至死亡,那自己還不應該殺死這些蟑螂?或是要和這些蟑螂和平共處?讓這些昆蟲在家裡生存下去?
如果殺死這些有害的昆蟲也是殺生的話,那表示無論怎樣做,一個人生存或自殺,也在製造殺生,然後便會因製造惡業而再度輪迴,永無解脫的希望了。那麼應該如何去做,才可以避免殺生?不再製造惡業呢?
至於那些連衣服也不穿著,連走路也要留心有否殺生,禁止一切享樂的教條,好像是故意虐待自己一般,不單執行上有很大困難,而且過分極端,違反人性似的。「我覺得就算遵從這樣的規條,也不能帶來真正的平安。」 民 說。
「以極端自虐的苦行來淨化靈魂,消除惡業,在印度文化裡是非常深厚的傳統。不止是『耆那教』,在『印度教』裡同樣多不勝數,不少印度人都會以各種觸目驚心,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像到的方式進行修練,這些人叫做『苦行僧』 (英語:Sadhu)。例如在今天的印度便有一個叫Mahant Amar Bharati Ji的男子,他自1973年開始,超過四十年來也高舉自己的右手,連睡覺時也不會放下。現在他的右手已經退化,無法再放下來。」 標 以電腦向民展示這人的圖片。
「真是可怕。」 民 看到這個男子已成殘廢的右手後,不禁嘖嘖吃驚。
「古代有位印度人曾經也過苦行生活,希望可以得到平安,可以藉此脫離輪迴,結束痛苦。然而他發覺這也無補如事,折磨自己的身體對靈性不會有幫助,無法得到真正的解脫。於是他便嘗試找出另外的方法,最後因而創立出一個宗教。」
不必再說下去, 民 已知這便是由佛陀創立的「佛教」,它與「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三大宗教(如果論信徒人數,「印度教」是世界第三多教徒的宗教,不過「印度教」主要在印度和附近的地區流行,不及「佛教」般全球化,信徒遍及不同種族和文化)。
「我在高中時便相信了這個宗教,這是我的第二個信仰。」 民 說。
- 2024-08-02 21:15:29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