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榞樹作家專欄文章)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5章(下) | 香港作家網 HK Writer - 自助寫作寫手O2O平台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5章(下)

植榞樹 作家專欄文章: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5章(下)

植榞樹 作家專欄文章: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5章(下)

                     #9#

             一個清涼的晚上,兩名年輕英俊的白人男子Rex和Antony,在餐廳吃飯。

              Rex讀完大學後便從事金融投資,工作非常繁忙。現在難得放假,Rex找舊朋友見面,今晚他便回去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英語:State of California),與多年沒見的Antony敘舊。談完昔日在大學讀書及泡妞的事後,兩人仍意猶未盡,便在晚飯後買了飲品和香煙,駕車到海邊繼續聊天。

               到了目的地,Rex把他的房車泊好,兩人走到海邊,看著漆黑的大海,繼續未完的話題,說著說著,便說到現在的工作。

               現在於一間著名的國際慈善機構,一間「非政府組織」(英語: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簡稱NGO)工作的Antony,聽到Rex說他在投資公司工作了不夠十年,已賺到令人羡慕不已的財富(並買下這架最新的名牌房車),得意洋洋後,便不以為然地說:「雖然我的收入比不上你,不過我卻很喜歡這份工作。我覺得做人最重要的並不是財富,反正人死後什麼也帶不走的,我寧願生前能有所貢獻。我覺得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便是生命裡最有意義的事了。Antony說完後,拿起有機綠茶,飲了一小口。

              「這樣便很偉大嗎?」Rex冷笑道,然後深深吸一口煙。

              「 不是嗎?這不是比只為追求財富崇高?更有貢獻嗎?」

             「完全沒有,」Rex呼煙後,把快熄滅的煙丟在地,用腳踏熄。「不論是醫生或社工,或是什麼NGO的職員,又不是為錢?除非是不取薪金的義工,不然也只是為生計而工作。」他打開啤酒,啜飲了一大口,然後說。「而且我知道你們NGO所收到的捐款,基本上不足一半能用在有需要人士身上,其餘不是花在行政方面,便是成為你們員工的薪金或花紅。因此你們組織的高層才能入住豪華大宅,出入以名貴房車代步,比很多老闆還要富裕。」

            「那無可厚非,人需要金錢才能生活。」

            「所以職業無分貴賤,賺到錢過好日子便是好工了。」

            「不過職業總有高低之分,例如醫生怎也比販毒、售賣軍火要好吧?」

            「沒有分別,」Rex再飲一大口啤酒:「這其實與毒品買賣一樣,一樣是供求關係,有人需要,有人提供,大家都有獲益,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不過影響很不同,毒販售賣毒品是害人,而醫生治病是幫人,救人一命。」

            「如果我說替人治病的醫生,其實也不是那麼高尚,你相信嗎?」

            「為什麼這樣說?」Antony問。

            「毒販會否希望愈多人吸毒,愈多人成為癮君子?」

            「當然會了,因為這樣他們的收入便愈多。」

            「同一道理,醫生難道不會希望愈多人患病,愈多人找他求診嗎?」

              Antony想了想。「也是的。」

            「所以,」Rex說:「醫生替人治病好像充滿愛心,非常崇高,不過他們真正願望是希望病人的病醫不好,希望病人要接受長期治療,希望無病的健康人士也會患病,這樣醫生的生意便可做過不停,賺得盤滿缽滿。」

              Antony也覺得不無道理。他說曾聽過這種說法,說現在社會愈來愈多人患上無法根治的慢性病(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等),原因除了飲食和生活習慣,還有醫療體系的問題。醫療體系為了自己的利益,刻意令這些疾病無法斷根,令病人成為長期顧客,提供豐厚可觀的穩定收入。

              Antony還聽過,很多電腦病毒其實不是由什麼電腦「黑客/駭客」所造,而是由電腦公司,或是製造防毒軟件的工程師所造出來的:他們一方面散播電腦病毒,一方面便售賣防毒軟件來賺錢,製造愈多問題,然後再提供解決方法(暫時性),可說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手段哦!

       

                      #10#

             「不止醫生,所有行業都一樣。Rex繼續說:「好比你們這些NGO或慈善團體,經常叫人捐錢幫助飢民,不知多少年了,問題也沒有什麼改善,可見你們根本無意解決問題。不過我明白你們為何這樣做,如果沒有飢民,沒有人需要救濟的話,所謂的慈善團體便再沒有存在的需要,你們便會失業。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為保自己飯碗,你們慈善團體便令飢民永遠也處於貧窮絕望的情況,這樣才能不停叫人捐錢救濟,令你們的工作得以維持,生意能夠穩定發展。」

              「要解決飢荒不容易的,因為涉及很多因素,例如氣候、土地、政治、經濟情況等等,很難即時解決。而且比起過去,現在世界飢荒的問題已大大減少,需要幫助的飢民已少了很多。

              「是嗎?那你們這些慈善組織已完成任務,可以解散了吧?為何你們這些組織不單不解散,規模還變得愈來愈龐大,還要招聘更多的員工,並不停呼籲民眾捐出更多的金錢?」

              「因為……現在仍有很多地區面臨飢荒或其它問題,這些問題很難解決,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工作,所以才需要更多的捐款……」

              「真是這樣?就以飢荒為例,要解決這問題其實一點也不複雜,只是做不做罷了。」

              「那你說說有什麼解決辦法?」

              「一個地方之所以有飢荒,不就是因為當地的人口過多,才會有人不夠食物?再不然便是因為他們太窮,無法從外地購買食物,因而才會挨餓?解決方法一是令當地的人變得富有,一是減少當地吃飯的人口。要變得富有很難,要減少吃飯的人便容易不過:只要替他們避孕,甚至替他們絕育便行了。我卻只見你們慈善團體運送糧食給飢民,卻從不見你們運送避孕工具,好比安全套或避孕藥給飢民,更不會替當地飢民進行絶育手術,阻止這些地方的人口繼續生育。可見你們根本不想解決問題,口說不想有人挨餓,實際是不想飢荒消失。」

             「這很困難的,你替當地人絶育的話會被批評是侵犯人權,奪去飢民生育的權利。」

            「叫那些食物不足,自己也要挨飢抵餓的人不要再生育,不要再製造更多吃不飽的孩子出來,不要再製造更多悲劇,這也叫侵犯人權?明知生下來的小孩會營養不良,甚至餓死,這也不預先阻止?我說這才是不尊重人權,不重視兒童的生命。」Rex慈善團體的偽善行為正是令飢荒無法解決的原因。「其實真正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讓飢民或窮人自然餓死,不加干涉。這只要過好幾十年,至多一百年,生存的人若不是住在有充足食物供應的地方,便是有錢購買食物的有錢人,再不會有人因為貧窮或食物不足而挨餓,這不就可以徹底解決飢荒的問題了?」

               Antony睜大雙眼,不敢置信。「我的上帝!你不覺得這樣很殘忍嗎?看著無辜的小孩餓死,也不伸出援手,看著他們死去?這還算是人嗎?」

             「你救了那些小孩又如何?」Rex聳聳肩。「他們長大後會生育下一代,不是又會製造新一批挨餓的兒童?你愈是幫助他們,他們便會生育更多小孩,因為他們會想:我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或是賺不到足夠的金錢去供養孩子也不要緊,反正會有人會運送食物來,會有人救助我們,我們不必擔心小孩會否挨餓,可以放心繼續添子添孫!於是他們會有恃無恐,繼續大量增加人口,令飢荒的問題一直持續下去。你沒有發現愈是貧窮,經常發生飢荒,食物不足的地方,生育率便愈是高嗎?反而經濟富裕,有糧食可以浪費之地的生育率便愈低,這根本完全不正常,完全瘋狂!你們慈善組織不單不設法阻止問題惡化,還變相鼓勵他們不負責任繼續生育,製造更多一生下來便要挨餓的兒童,製造更多的悲劇,和他們一樣瘋狂。」

             「也許真是這樣……不過這樣見死不救,你不覺得太過殘忍、毫無人性嗎?」

             「世界便是如此殘忍的了。你是基督徒,那你一定相信這個世界由創造的吧?不過你也看到了,這個世界充滿種種災難,有時暴雨成災,有時久旱不雨,有時發生地震,有時火山爆發,還有種種疾病和無數的災難及危機。你的上帝大可創造出一個和平、安全的仁慈世界,然而祂所造的是一個隨時會有不幸事件,危機四伏,處處都見到死亡的殘酷世界。如果真是不想有人餓死,衪大可從天降下食物給那些飢民,如降雨令青草生長,令牛馬得以溫飽那樣,不是嗎?有人因為旱災而餓死,與同樣遇上旱災而死的羊和鹿有何不同?這都是的旨意,是要這事發生的,既然如此,我們還何必為此勞心?交給去決定生死不就最好了?」

            「怎能相提並論?我們人類與其它生物不同的,賜予人類同情心和愛心,好比其它動物會放棄年老的同伴,任牠們自生自滅,人類卻會照顧老人,會尊敬長者,會幫助弱小,互助互愛。如果這個世界上的人類能夠互相幫助,對有需要的人伸出同情之手,很多悲劇都不會出現的了。」

             「我們人類也是弱肉強食,也是殘暴不仁。只是人類虛偽,要面子,才談什麼仁慈、關懷、愛心、同情心,令自己好像比其它動物高尚罷了。說到底,我們又不為了要生存而要競爭?要鬥過你死我活?單是我們男人為了爭奪女人便已鬥過不停,要成為勝利者才能奪得美人歸。只是以前的人是動刀動槍打仗,現在的戰場變為學校和公司,變為學業和商業社會的競爭,不過性質仍然沒變,要成功便要打倒他人,征服他人,把其它人踏在腳下。你不統治他人,便會被他人統治你不做支配奴隸的皇帝,便只有成為被皇帝支配的奴隸。」Rex說。「若能選擇,當然是做征服者或統治者了,你該知道Rex這字是什麼意思吧?」

             「王者,君王的意思。」

             「這便是我的願望,征服全世界,成為世界之王。當今世界金錢是最大的力量,因此我渴望擁有最多的財富,令所有人也聽命於我,這是我最大的願望。」

      「我便完全沒有這樣的願望。」Antony想了想,然後說:「正因為太多人想征服世界,因此才有這麼多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導致這麼多的不幸和痛苦,我實在不想看見這些事。」

            「你真是這樣想?你真是想天下太平、人人安居樂業、幸福快樂?」

           「當然了,」Antony覺得這是明知故問。「難道不是人人都想這樣?難道會有人喜歡戰爭?喜歡看見災難發生?喜歡看到有人受苦?」

           「當然有,」Rex說。「軍火商便不會喜歡天下太平了,傳媒界也喜歡多災多難,愈多人死傷便愈是高興,拍手叫好。」

          「軍火商靠售賣武器賺錢,愈多衝突他們的生意便愈好。傳媒追求收視,也想有死傷眾多的災難能夠報導,吸引最多的觀眾。」Antony搖搖頭。「從事這些工作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好處,因而不想天下太平,不想社會安寧,他們太過自私了。」

          「你不是嗎?其實像你這樣的善人也一樣喜歡戰爭,喜歡看見災難發生的。」

         「我?我那會喜歡這些事情發生?」Antony覺得非常荒謬。 「難道你覺得我是那些心理變態,喜歡看到有人受苦的人嗎?」

          「不喜歡?」Rex拍拍Antony的肩膀說道。「你不是說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便是最有意義的事嗎?愈多天災人禍,愈多戰爭衝突,愈多難民飢民,那便愈多人需要幫助,你便愈多機會去做有意義的事,你工作的慈善團體也愈有它的價值。你說有些金融投資者為求斂財,令糧食價格大升大跌而從中獲利,間接令很多人陷於飢荒是非常自私、不道德、是十分邪惡的行為吧?其實你們慈善團體應該多謝這些人才對,全靠他們製造這麼多陷入苦境的人,你們這群充滿仁慈之心的人才能展示你們的大愛。若真是天下太平,沒有戰爭或災難,人人安居樂業,吃得飽穿得好,沒有問題和煩惱,不需幫助的話,請問你們這些慈善團體還有什麼存在價值?你不單會因而失業,還會因為人人已經滿足幸福,再沒有需要幫助的人,沒有給你大展所長的機會,令你失去人生最大的意義。因此,雖然你表面上說不想發生災難,也不想見到有人受苦,但是你潛意識其實是非常渴望它們出現的,難道不是嗎?」

 

                       #11#       

                影片播放完畢, 標 問 民 有何看法。

             「職業無分貴賤,凡事都沒有絕對的好或壞,」 民 想了想,再說道。「即使是看似從事善良、高尚的行為,也有自私及醜惡的一面。」

             「這段影片是一個外國朋友介紹給我,」 標 說。「曾幾何時,我以為自己從事社會福利的工作,又做過情緒輔導的義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甚至因為成功說服想自殺的人放棄輕生,救人一命,非常的了不起。我深深覺得自己比起只是為金錢工作的凡夫俗子更崇高、更偉大,對社會更有貢獻。看完這段影片,我才知道自己的黑暗一面:我心裡有一個小小的角落,是暗暗希望眾多人生活不順,不論是情緒困擾或什麼方面也好,只要是有問題,需要協助便行------這樣我不單可賺取更多的收入,能夠維持生計,養活家人,養車供樓,最重要的還是能向別人顯示,以及是說服自己,我是個有價值的精益。為了這樣,這世界便必須要有需要幫助的可憐人士存在,不然我便不能發揮所長,無法顯出我的價值。」

              「不過這段影片好像說到NGO或慈善組織沒有做過好事似的,是否過於誇張了?我現在也有捐錢給一些慈善組織,我想它們應該也有做過好事吧?」

              「這個當然有,然而也許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麼多,它們所做的壞事也可能超出一般人所能的想像。」標說。「好像在2010年,美洲國家『海地』(英語:Haiti)發生地震,著名的NGO樂施會』(英語:OxFam)在當地進行救災工作。後來有人發現這組織的工作人員在當地利用公費召妓,甚至可能包括未成年少女。『樂施會』的海地總監羅蘭範•哈威梅倫(英語:Roland Van Hauwermeiren)承認曾召妓,這總監卻只被樂施會』革職,沒有受到任何處罰。『樂施會』的前幹事海倫•伊凡斯(英語:Helen Evans)更指出,在她任內(2012年至2015年)已接獲投訴,有婦女被強迫性交以換取援助,更有內部員工遭到同僚性騷擾,甚至性侵犯,在某些國家比例甚至高達10%!不單在受災地區,『樂施會』在英國的合作社,也發生未成年的義工受到成年義工的性侵案件,合作社知道後不單不對受害人士提供幫助,更施壓該名義工撤銷性侵的申訴,避免醜聞影響慈善計劃。」

             「真是太黑暗了。」 民 搖搖頭說。

             「而且很多NGO的行動,對受災地區不單沒有幫助,反而只會造成傷害。」 標 繼續說。「好比捐出食物或衣服給當地人士,表面上看似是極有愛心的行為,幫助到這些貧窮無助的民眾,然而如果長期如此,只會破壞當地經濟發展,傷害當地社會。若當地民眾常常可獲得大量免費的食物及衣服,試問當地的農業和製衣業如何經營下去?它們會因而倒閉,令經濟無法發展,當地居民便無法擺脫貧窮的命運,結果只有不停靠外人提供生活所需物品,無法自力更生。」

              「這也有道理。」

              「一些經常發生飢荒或其它天災人禍的國家,它們的內政都是極其腐敗,全國上上下下都有貪污,而且政局不穩,常有叛亂或內戰。外界的捐款不是常被官員私下挪為己用,便是用來購買軍火武器,真正用在受影響的災民身上只有很少部份。」

              「這些政治問題很難解決,就算是聯合國也恐怕沒有什麼辦法。」 民 嘆氣道。「很多非洲國家都常有內戰叛亂,即使聯合國出手調停,往往只能暫時停戰,不用多久又會故態復萌。

              「還不幸的是,有時候當地政府或叛軍政權不單不想消除飢荒這些災難,反會故意令飢荒等災難繼續,甚至更為惡化。」

              「為什麼要如此做?」 民 驚訝地問。

              「如果飢荒或其它災難可以帶給慈善組織好處,慈善組織不會想這些災難消失,而會想這災難繼續下去,是嗎?」 標 問道。

              「是的。」 民 答道。

              「若這些災難對當地政府或叛軍政權有好處,也會有相同情況了。」

              「飢荒或其它的災難會對當地政府或政權有什麼好處?

              「你猜猜看,試試由這些災難所帶來的捐款方面想想。」

                民  皺起眉頭地想著,慢慢地說道。「讓我想想……這除非……當地政府依靠外界的捐款為生……或是……當地叛軍需要外界的捐款購買武器,與政府開戰………這樣的話,飢荒或其它的災難愈是嚴重,愈多飢民或災民,它們可以收到的捐款便會愈多……一旦問題解決,捐款便會停止……於是當地政府或叛軍政權便不會希望飢荒或其它災難所導致的問題消失,而想問題持續,甚至更為嚴重,藉此獲得更多的捐款……」 民 愈說愈慢,他愈說愈覺得很可怕。

             「那你明白為何飢荒等等的問題這麼難解決了?」 標 說。「像旱災、水災這些天災固然難以處理,人禍才是最難解決的一環。消除了飢荒等等的災難,固然拯救到很多人,卻同樣會傷害很多人的利益,可想而知有何其強烈的反對勢力,是不想這些災難消失------很多人不單從災難裡獲得物質或金錢上的好處,甚至是活下去的生命目標,消除了飢荒這些災難,也毀滅了某些人的生存意義了。

                 然後, 標 說了兩個名人對慈善的看法,他們兩人都不約同認為慈善無法真正解決貧窮問題,反而還可能製造更多的不幸。

                 一個是美國文學家亨利•大衛•梭羅(英語: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1862年)。他說:「千人在砍著罪惡的樹枝,只有一人砍伐了罪惡的根。說不定,把時間和金錢花在貧困者身上最多的人,正是以他那種生活方式引起最多的貧困和不幸,他現在卻徒勞的進行拯救之道。」

                 另一個是愛爾蘭的文學家奧斯卡•芬戈爾•奧弗萊厄蒂•威爾斯•王爾德(英語:Oscar Fingal O'Fflahertie Wills Wilde,1854年~1900年),他說慈善事業乃罪惡的淵藪(淵藪是指某種人、事或物聚集的地方,或是指根源)。慈善是罪惡聚集之地,不然就是罪惡的根源,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

                 王爾德解釋原因:「人們發現自己被駭人聽聞的貧窮、醜惡以及飢餓環繞著,不由自主的被這些苦難深深打動。於是,人們懷著可敬的動機, 嚴肅又充滿感性的導正他們所目睹的罪惡。可是他們的補救措施並不足以治療疾病,反而使之延長。其實,他們的補救措施就是疾病的症狀之一。例如,他們試圖讓貧困者得以生存,希望藉此決貧困問題,但這並不是解決之道,反而是雪上加霜。適當的計劃應是建構一個讓貧困現象無法存在的世界,但道德上的利他主義思想卻又有礙這個計劃的實現。如同最糟糕的奴隸主是那些對奴隸友善的人,他們阻礙了那些受到奴隸制度壓迫的人理解這種制度的可怕之處,卻還能獲得那些正盤算實行此制度者的理解。所以,造成最大傷害的人正好就是做好事的人。慈善事業乃罪惡的淵藪。」

               飲了口咖啡,他再說道。「不單是貧窮地方救濟事業,即使是在香港這些富裕社會,很多人都批評我們社會福利機構浪費政府公帑和納稅人的金錢,鼓勵人不勞而獲,叫人『好食懶飛』,還說社福工作根本是毫無貢獻的行業,」 標 自嘲道。「如果說全職媽媽是『媽蟲』,那我們社福工作者便可算是『社蟲』了。農夫能夠生產食物,工廠的工人生產各種日用品,社福和慈善機構便只是取市民的捐款或政府的公帑做事,可說沒有什麼實際的經濟貢獻。」

            「不是全部都如此吧?有些人的確需要社會福利幫助去渡過難關,例如單親家庭,以及傷殘老弱人士,他們都很需要幫助的。」

           「的確有些人真是需要這些服務,不過卻也有不少人是濫用社會福利,例如他們明明有工作能力,卻怕辛苦而不想上工,情願詐病而靠福利生活。有人說不夠錢生活,例如無錢付房租才不得不領取福利,然而他卻有錢去抽煙飲酒,甚至是賭博嫖妓。」

           「這真的太過分了,領取福利去抽煙飲酒,完全破壞設立福利的原意。然而社工難道不會阻止嗎?」

           「唉,社工為保自己飯碗,怎會阻止呢?一如慈善團體那樣,他們才巴不得愈多人需要申請福利,需要幫助,這樣社工才有愈多工作可做嘛!例如你有無聽過曾有社工這樣說------由於香港人去旅行愈來愈普遍,因此政府應該為今天香港貧窮家庭的小孩(讀小學甚至是讀幼稚園)提供旅行的資助,避免他們因為無錢坐飛機去旅行而令失去自尊,影響這些小孩的成長。」

           「不是吧?幼稚園學生也需要去旅行?我也是升上中學後才坐飛機去旅行,旅行的費用還是靠我爸工作賺回來,完全沒有問過政府或其它人取一分錢的。如果貧窮家庭的小孩因為無法去旅行不開心而需要幫助,那他們若見到其它同學有名牌手機或什麼電子遊戲機,自己沒有而不開心,那難道又要資助他們嗎?現在人人可上網,若這些兒童上網見到有些同年紀的兒童住大屋,有豪華房車或別墅而不開心又怎麼辦?難道又要政府幫助他們,滿足他們的要求嗎?」

           「站在個人來說,我會說:應該要教導小孩知足常樂,不能什麼也想要,不能人有什麼便我也要有,因為世界並不公平。在絶大部份情況下,你想要一件東西便必須付出代價,例如要靠你自己努力讀書工作而獲得。不過若站在社福界的立場,我會說:沒錯,的確如此,為了不影響這些小孩的成長,為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心,為了令他們開心,能夠健康快樂成長,我們必須滿足他們的要求哦!因此政府需要給我們社福界更多撥款,令我們有更多資源去招聘更多人,解決這些問題。」

            「這麼貪得無厭的話,多多資源也不夠吧?」 民 聽完後忍不住搖頭道。「怪不得你說你所做的工作不算是很高尚或特別有價值,我開始明白你的意思了。

            「一個十全十美,什麼問題也沒有,沒有所謂壞事、沒有邪惡的世界,聽似人人喜歡,人人叫好,其實不是的------很多人都需要問題存在,沒有問題他們也會設法製造問題。不單對人,可能連對也是如此。」  

            「這好像說創造的世界如果完美無暇,沒有任何挑戰、問題或毛病的話,便會無事可做,無法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似的。

            「這正如我們之前曾討論過,一些神學家認為不得不創造邪惡,不立即消滅邪惡,因為邪惡有它的用途和價值,因此神才容許邪惡出現,並容許邪惡存在。例如上帝不立即消滅魔鬼,是想利用魔鬼考驗人類看看人類會否被魔鬼迷惑,會否背叛上帝等等

            「我便比較相信這個想法了,」 民 說。「全能的之所以要賜予自由意志天使和人類,攪出這麼多問題,刻意造出一個不完美的世界,造出這麼多邪惡和不幸,造出處處與自己敵對的惡魔,邪惡的力量,是為了樂趣------因為一切完美會很沈悶,因此才故意創造與自己唱反調的對立面,造出邪惡的魔鬼,和自己爭吵開戰,這才有趣味,才夠好玩。這也許能解釋,為何不急於消滅邪惡,因為這樣一來,便會感到無聊,不知如何打發時間。當祂玩厭了,便會動手消滅這些邪惡,消滅與祂對立的力量。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又會感到無聊,於是又製造新的邪惡力量出來,開始新的遊戲。」

             「對某些宗教的確如此,下課我們便會討論起源於東方印度的數個宗教,它們與『亞伯拉罕宗教』非常不同,特別是有關善惡的觀念。」 標 關上電腦,把電腦和眼鏡放入背袋裡,取出一套影碟。「我借這套VCD影碟給你吧,是套日本電視動畫,名為超級聖魔大戰,已翻譯為中文了。你看之前不妨先上網搜索這動畫的設定,會較易明白。」

            「內容是有關什麼?」 民 接過影碟後問。

            「內容是有關正邪大戰的故事,有關善神惡神的關係更發人深省。這套影碟是問朋友借的,下次上課還給我吧。」

            「謝謝,我會好好欣賞了。

           「好啦,我要趕去比賽,下月再見!」 巫哲標 這次沒有像以前那樣在手機的備忘錄記下重點,便急步離開,趕去另一場賽事,比棋賽更為激烈暴力的比賽了。

 

                      #12#

               民 花了兩個多星期,才看完這套名為超級聖魔大戰(日語: スーパービックリマン),1992年至1993年於日本電視台播映的電視動畫。

                它是日本動畫聖魔大戰(日語: ビックリマン)系列的其中一部,聖魔大戰也可翻譯為仙魔大戰,是有關代表正義的天使與代表邪惡的惡魔之間戰鬥的故事。

              《聖魔大戰動畫系列有好幾部,大部份都是以年幼觀眾為對象,然而超級聖魔大戰與別不同,故事嚴肅得多,戰鬥場面、背景音樂也非常出眾,因此成為最精采的一部。

              《超級聖魔大戰這動畫的故事,大致是說世界由一個叫超聖神善神所創造,而掌管破壞和毀滅的,則是一個叫巨魔界神邪惡破壞神超聖神不單創造出好幾個世界(類似是隕石、小行星的天體),也創造出天使惡魔等等的生命。

                好戰的惡魔一直也不滿天使,於是便向天使居住之地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弄至天下大亂,一些惡魔更想喚醒巨魔界神巨魔界神本來已被封印,不過封印已經慢慢失效,快要被解開。

                為了阻止巨魔界神復活,由超聖神的善念所創造出來的使者「機械海龜梅克塔多」(日語:甲机メカタート),便協助男主角找尋傳說中的六名戰士(包括男主角自己),以及兩塊石板,以求把巨魔界神徹底封印。

                這部有四十四集的電視動畫,最初情節尚算輕鬆攪笑,也比較沈悶,不過到了最後十集,劇集愈來愈緊張,特別是最後的四集,當巨魔界神快要復活,男主角終於找齊其餘五名戰士(成員包括:天使惡魔,以及天使與惡魔的混血種)和兩塊石板,梅克塔多出現,把六名戰士送去巨魔界神的所在地,展開激烈的戰鬥,都令人透不過氣。

                經過激烈的大戰,犧牲了兩名戰士後,餘下的四名戰士終於成功把巨魔界神完全封印,正當他們以為災難結束,平安無事時,卻發覺他們所居住的世界消失了,一直在努力保護的世界毀滅了。

                這時,保護著四名戰士的梅克塔多說出了真相:原來超聖神便是巨魔界神,兩者是一體兩面,正如一個錢幣的正面和背面超聖神無法把自己邪惡破壞的一面封印,便創造出梅克塔多和石版,並叫梅克塔多召集六名戰士,把巨魔界神封印起來。當巨魔界神被完全封印的同一時間,超聖神也被封印了,因此由超聖神所創造出來的世界也隨之消失。知道這個驚人的真相後,剩下的四名戰士都感到悲憤莫名,完全絶望,不明白自己所做的有何意義。 

     梅克塔多說不必絶望,因為它終於可以把自己的真正任務告訴這四名戰士,便是協助他們創造全新的世界。梅克塔多對四名戰士說,你們現在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一個你們心目中美好理想,值得你們守護的世界------四名戰士便集合他們的夢想和願望,創造出一個新的天地:一個充滿生命,有著大量的液態水和大氣,像藍寶石般閃閃發亮(像是地球)的美麗星球。

            民 對這部動畫感觸良多,久久不能忘懷。

            在這部動畫裡,超聖神巨魔界神都沒有正面現身, 民 一直也好奇,為何正義的超聖神不親自對付邪惡的巨魔界神超聖神巨魔界神兩者有沒有關係?若有,是什麼的關係?當 民 知道了超聖神巨魔界神是同一個後,好久都說不出話來,正義的神與邪惡的魔原來是一體的,真是令人震撼。

       超級聖魔大戰裡,創造的善神與破壞的惡神是一體,善與惡是合一,一方被消滅的話,另一方也有相同的命運。

              光明與黑暗混雜在一起,不是光明,也不是黑暗,而是昏暗。若善與惡混在一起,便是半善半惡,混合交雜的狀態,好像中國道家所說的「陰陽」觀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兩者互相依賴,維持平衡,缺一不可,不是一起存在便是一起滅亡。

              井富民 不禁想道:這個宇宙到處都可見到光暗、正邪、善惡、生死等等的二元對立現象,難道這表示創造這一切的意識,創造這個宇宙萬物的神,是個既善也惡,有好有壞,既明又暗,充滿對立衝突,充滿二元性質的神嗎?

 

                

作家價錢報價
  • 2024-07-12 21:33:09
  • 1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登記
  • 香港作家網 尋找作家Writer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排行榜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紀錄
  • 「香港作家網」各作家之優質作家訓練培訓課程班
  • 香港作家網Writer廣告查詢、推介優質香港好作家 香港作家Writer專業網上宣傳推廣及資訊平台、作家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