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榞樹作家專欄文章)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4章(中後) | 香港作家網 HK Writer - 自助寫作寫手O2O平台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4章(中後)

植榞樹 作家專欄文章: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4章(中後)

植榞樹 作家專欄文章: 有關心靈、靈性和靈修的小說 <<願心靈回復原狀>> 第4章(中後)

               標 說這全因被人類所害:當人類不服從的命令,吃了禁果,犯了罪後,便因而墮落,受到咀咒。受咀咒的不單人類,還禍及整個世界,整個宇宙,以及宇宙裡的萬事萬物------非常安全的宇宙因而出現連光線也可吞噬的可怕黑洞天體,本來能夠永恆發熱發光的恆星因而會耗盡能量而熄滅,世界因而出現種種的天災、死亡、疾病等等的問題,地球的動物也因而變得愈來愈凶殘暴戾,開始互相殘殺。

            一般認為,在挪亞所經歷的特大洪水災難後,地球才出現獅子、老虎、毒蛇、鯊魚等凶殘恐怖的食肉動物,動物之間不是你吃我便是我吃你,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地球的自然世界從此充滿殺戮,腥風血雨。不過最後當耶穌重來人間,令世界成為「永恆天堂 / 新天新地」後,一切罪惡和錯誤都會清除,一切都會恢復美好,獅子會回復至最初的善良本性,會以植物為食,牠們不再需要殺死羚羊或班馬才能生存,大家可以和平共存了,甚至連早已滅絶的生物(例如什麼三葉蟲、恐龍、長毛象等等,這些絶種的生物是因為牠們未能登上挪亞的方舟,因而在大洪水時淹死,從此絶種消失的)也一樣。屆時人類可以和復活的巨大暴龍成為朋友,因為在「永恆天堂 / 新天新地」的暴龍,也會變回以植物為生的善良動物------不單地球如此,整個宇宙的一切也會從此回復美好,再不會有缺點、危險、災難或任何的問題了。

            「小孩子也不會相信吧?」 民 完全無法相信有這樣的事。「獅子的牙齒、利爪、消化系統,全部清楚顯示牠是吃肉動物,牠那能像羚羊那樣吃草為生?如果要獅子吃草為生,便要對牠身體進行重大改造,這頭重新改造過的吃草獅子,還可算是獅子嗎?而且,沒有一個生態系統是沒有獵食者的,只要時間夠長,必定會有動物演化為肉食性動物,不論古今皆是。更莫說未有人類之前,地球早已存在食肉動物了,人類墮不墮落,又與動物吃不吃肉有什麼關係呢?好比恐龍生活在中生代,是六千六百萬年前或更早時的生物,當時根本未有人類,像暴龍等恐龍又怎會因人類墮落才變成吃肉動物?說人類墮落還會影響數百億光年遠的星球星系?影響整個宇宙的一切?真是狂妄自大,把我們人類說成是宇宙的中心,整個宇宙也像是為我們人類而造那樣。」

           「不過這些宗教的教條的確是這樣,」 標 說。「在『猶太教』裡,猶太人是的的選民,所有民族的中心;而在『基督宗教』裡,我們地球人類是這個宇宙的中心,整個宇宙可說是為地球人類而造,還要我們地球人類好好照顧、管理、管治這個宇宙。天堂:從聖經了解天堂真貌也提及,最後的義人會依照的旨意,管治美好的『永恆天堂 / 新天新地』,不單是指管理地球,甚至包括太陽系、銀河系,以及其它更遙遠的星球星系,管治地方還會愈來愈大,因為會不斷創造新的星球星系,令這宇宙更豐富、更壯觀、更美麗。」

       「這簡直就是科幻電影的情節,」 民 忍不住說道。「這個宇宙這麼大,不會只有地球才有生物吧?也不會只有地球才有像人類高度聰明智慧的生命吧?如果遙遠的星球或星系住了擁有高度智慧或先進文明的外星人,而它們又不想被我們地球人管治,不服從地球人的話,那豈不是會發生戰爭?」

            「這便沒有提及了,因為『基督宗教』的信仰以我們地球人類為中心,很難容納其它高度智慧的外星文明存在。如果有朝一天,比人類更先進發達、更仁慈更高尚的外星人到訪地球,而它們又有與『基督宗教』不同的宗教信仰,對這宗教的衝擊可說是毀滅性。不必外星文明,單是我們東方世界的宗教信仰,或是現代科學所說比人類早數千萬年前出現的吃肉恐龍,便已對這宗教的教條構成嚴重威脅了。」

            「以前不了解『基督宗教』所說的最終天堂是什麼地方,以為是一個非物質,只有靈性的完美境界,也曾十分嚮往,」 民 搖頭笑道。「現在知道這個所謂的最終天堂是個物質世界,人類還有一副永遠的身體,需要進食、休息、睡覺、工作、遊戲,裡面還有什麼吃素的獅子或暴龍等等動物,還會管理這個數百億光年廣闊的宇宙,實在……這個所謂全能至善的不單性格有嚴重缺陷,祂的能力也很有問題,造出來的世界距離完美有一大段距離,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

 

                       #15#

            不單如此, 民 說隨著日漸長大,認識歷史,便還發覺「基督宗教」裡很多信徒都充斥偏見、歧視和仇恨,所作所為都非常的黑暗,與他們常掛在嘴邊的精神完全相反。

           例如在過去,教會不單發動多次的「十字軍東征」(英語:Crusades)戰爭,引致無數傷亡,更極力打壓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拉丁語:Nicolaus Copernicus,1473年~1543年)和伽利略•伽利萊(意大利語:Galileo Galilei,1564年~1642年)等學者的研究,打壓會威脅到教會信仰的天文發現,非常專制獨裁,毫不寬容大量。

             更可恥的是,當哲學家焦爾達諾•布魯諾(意大利語:Giordano Bruno,原名:Filippo Bruno,1548年~1600年)因為提出宇宙是無限大,有無數的星體,耶穌不是,而是高超的魔術師,魔鬼最終也會得到拯救等等觀點,教會便把他活生生燒死!耶穌不是叫我們寬恕別人嗎?上帝不是叫我們不可殺人的嗎?為什麼相信耶穌上帝的教會可以做出如此血腥殘酷之事?這還如何教人相信這個上帝?有人質疑或批評宗教裡的教條,教會大可以和這人公開辯論,讓公眾自己分辨,自己選擇答案,為何要以權力打壓不同聲音?消滅不同意見?這樣與獨裁暴君的所為有何分別?

           不止如此,教會在十六世紀盛行的獵巫」(英語:Witch-hunt)行為,更是愚蠢無知至極的迫害,白白害死當時眾多無辜的男女,特別是被指為「女巫」(英語:Witch)的女性。  

          「即使在現代,這個宗教裡也充斥著眾多醜惡,見不得人的醜事,」 民 繼續說道。「例如教會裡的神職人員利用職權性侵犯教徒,甚至侵犯小孩等等難以置信的罪惡。東窗事發後,教會不單不處罰這些神職人員,反而百般為他們的罪行辯護,彷彿入了教,便是高人一等,即使犯了罪也不必深究,可以從輕發落,簡直令人氣憤。」

            有關這宗教的性醜聞不單多不勝數,而且觸目驚心。例如在2018年8月,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 / 賓夕法尼亞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Pennsylvania)揭發美國歷代以來最大的教會醜聞------在過去七十年內,有超過三百名的「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對兒童進行性侵犯受害者多達一千人,其中有男有女,最少的只有七歲,令人觸目驚心。現在教會裡同類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多到令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印象------天主教」的教會不是什麼神聖的場所,而是成為侵犯兒童者的溫床。

           很多人認為「天主教」禁止神父等神職人員結婚、談情說愛、更不能有性行為的教條已經不合時宜。在這種過度壓抑性慾的環境下,神職人員便難免把容易下手的兒童視為性發洩對象。要解決這問題,恐怕只有對「天主教」的禁欲規範進行改革才有希望。然而觀看這宗教過往的歷史,觀看它對待性的態度,實在難以樂觀。也因如此,這宗教在西方社會的名聲愈來愈差,信徒日益減少。

 

                   #16#

             還有一點令 民 非常難以接受的,是「基督宗教」歧視女性的態度,視女性為比男性更低的性別。

            這由開始做人時已是如此了-----「舊約」裡的「創世記」第二章說耶和華做了第一個男人亞當後,覺得只有一人不好,便造配偶幫助他。耶和華便使亞當沈睡,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然後把這條肋骨造成第一個女人夏娃。因為女人來自男人,本是男人身體的一部份,因此男性一開始便比女性更為尊貴。

          「新約」裡的「哥林多前書」(英語: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第十一章便說女性禱告或是講道時必須要蒙著頭或剪髮,而男性不須,因為男性是的形像-----「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基督的頭。凡男人禱告或是講道(或作:說預言;下同),若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女人若不蒙著頭,就該剪了頭髮;女人若以剪髮、剃髮為羞愧,就該蒙著頭。男人本不該蒙著頭,因為他是的形像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並且男人不是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為男人造的

            同是「新約」的「提摩太前書」(英語:First Epistle to Timothy)第十五章說女性要服從男性,男性卻不能服從女性,因為是女人連累男人受罪:「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女人轄管男人,只要沉靜。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沒錯,「創世記」說魔鬼先引誘夏娃偷吃禁果,夏娃上當吃了禁果後,她便把果子給亞當,然後亞當也吃了。在這場不幸的災難裡,夏娃固然有錯,然而難道亞當沒有責任嗎?怎可以把過錯全推在夏娃身上?

            早在十六世紀時,英國女作家簡•安傑(英語:Jane Anger)的作品安傑論保護女性(英語: Jane Anger : Her Protection for Women ,1589年發表),便批評了聖經說因為先造的是男性,後造是女性,所以男比女優秀其實並不合理-----簡•安傑強調夏娃是優於亞當,因為夏娃是第二個所造的人,因此更加完善。亞當是由「廢物和骯髒的泥土」塑造而成,而夏娃是由亞當的身體所造,因此夏娃必定比亞當純淨,這顯然證明不是男尊女卑,反而是女人比男人要優秀不少

           「不過『基督宗教』不會接受這樣的觀點,至多只會說男女各有不同,女性也有長處或優點,正如婚後男人出外工作,賺錢養家;女人生兒育女,勤做家務,照顧孩子,大家也對家庭有所貢獻,大家也不能缺少對方,互相補充,不過一家之主的位置始終是丈夫而不是妻子,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標 說。

            不止如此, 標 說無論在基督宗教」或「猶太教」,女性與魔鬼關係也很密切:如果男性代表光明、陽剛、理性和秩序,與更接近,女性便象徵相反的黑暗、陰柔、情緒和混亂,與魔鬼關係更近。例如在 「基督宗教」裡很有名的惡魔:巴風特/巴弗滅(英語:Baphomet),便是一隻羊頭人身、長有雙翼、腹部纏繞著毒蛇、有一對雌性動物的乳房、雌雄同體的可怕惡魔巴風特是與上帝敵對的邪惡力量撒但的代名詞,那在「基督宗教」裡,邪惡與女性的密切關係便明顯不過。

            「猶太教」文學還有如此記載,說上帝第一個創造的女性不是夏娃,而是一個叫莉莉絲(英語:Lilith,意思:黑夜)的女人。莉莉絲亞當一樣由泥土所造,是亞當的第一個妻子。然而莉莉絲卻不願在亞當之下,因而離開「伊甸園」,情願與野獸、魔鬼性交,也不要與亞當作伴。因無視上帝的權威,莉莉絲終被上帝處罰。上帝才不得不放棄莉莉絲,抽出亞當的肋骨,造出另一個女人夏娃,作為亞當的妻子了。

           「那感情是無法勉強的,」 民 說很同情莉莉絲。「如果莉莉絲真是不喜歡亞當,即使他們結為夫妻也不會幸福,日子久了必定出問題。」

           「你好像很有這方面的經驗哦?」 標 說道。

           「因為我父母的婚姻便是這樣了,你想聽嗎?」

           「這個遲些再說吧。」 標 問 民 對莉莉絲違抗上帝有什麼觀感。

           「我很欣賞莉莉絲,膽敢堅持主見。」 民 帶著尊敬的口吻說道。「不會委屈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不喜歡亞當,便堅定自己的立場,不單敢對男性說不,更敢對上帝說不,她比亞當可要勇敢得多了。莉莉絲頗像獨立自主、敢於反抗傳統的現代女性,可說是第一位爭取女性自主和自由的女性主義者/女權主義者(英語:Feminist)。」

          「然而這個莉莉絲在傳統宗教裡是墮落的象徵哦,象徵黑暗和淫亂,她情願與魔鬼親近也不願與亞當作伴,更像魔鬼那樣拒絶上帝,遠離光明接近黑暗,不是什麼好東西。

         「當然了,這些傳統宗教喜歡逆來順受的女性,最好是完全沒有自己的意志,一切以男性為先,要成為所謂的賢妻良母,這便是最理想的女性模範,這根本是要女性做男性的奴隸。」

            這在「基督宗教」裡信徒最多,最有影響力的教派「天主教」裡便明顯不過。好比1988年,當時「天主教」的最高精神領袖「教宗/教皇」(英語:Pope)若望保祿二世(英語:Pope John Paul II,本名:嘉祿•若瑟•沃伊蒂瓦(波蘭語:Karol Józef Wojtyła),1920年~2005年)便發表一封「使徒信函」(英語:Apostolic Letters)論女性尊嚴與職業(英語: On the Dignity and Vocation of Women ),提醒大家:上帝創造女人就是為了讓她們變成母親不要將她們的功能跟男人的功能搞亂-------多麼古老落伍的封建思想!完全追不上時代進步,與現代社會爭取女性權利,消除傳統對女性束縛的「女性主義/女權主義」(英語:Feminism)的潮流背道而馳!

             法國,甚至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女性主義者/女權主義者」:西蒙•露西•埃內斯蒂娜•瑪麗•貝特朗•德•波娃(法語: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1908年~1986年)的第二性(法語: Le Deuxième Sexe ,1949年出版),可說是最有名的女性主義文章。波娃此書不過是宣揚女性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必須獲得自由選擇生育的權力(避孕和墮胎),並向中性化過渡(女性要擺脫傳統賢妻良母的形象,要更為獨立、堅強、勇敢、主動、追求事業上的成就),打破傳統刻板的性別形象罷了,便被「天主教」列為禁書,多麼專制獨裁!毫無包容精神。

              民 對如此守舊落伍的想法極為不屑。「現今時代,女性所受的教育已多於男性,很多女性已比男性更能幹,更有本事,甚至更為獨立自主,怎可能還要女性像過去那樣服從男性?只能做賢妻良母?根本便不符合現代社會所需,不合時宜。

            「你好像很看輕賢妻良母和家庭主婦哦?」 標 笑說道。

            「沒錯。」 民 點點頭。「過去女性沒機會受教育,又不能出外工作, 才不得不做賢妻良母、照顧小孩的家庭主婦。現在社會已完全不同,女性如此聰明能幹,無所不能,總統、太空人、運動員、科學家、老闆、經理、主管、消防員、軍人、司機……什麼工作或職位也可以勝任有餘,還做家庭主婦,靠男人生活的妻子,只會被人看不起,還白白浪費了女性的才能,因此現在的女性不應該再如此了。正如波娃所說:任何女性都不應被授權留在家裡撫養孩子。女性不應該有這樣的選擇,因為如果有的話,太多的女性會作出這個選擇了。』」

            「如果一對夫妻婚後生了小孩,妻子選擇留在家照顧小孩而不出去工作,這樣是否也浪費了這妻子的才能?

           「這要看她能力如何了。如果她教育不多,沒有什麼所長,做家庭主婦也情有可願,如果是受過良好教育,例如有數個博士學位,或是有其它卓越的能力,若她不好好發揮所長,還選擇在家相夫教子,便太無出色了。我妻子結了婚後也仍然出外工作,她也不想在家裡無所事事,做條寄生蟲。

           「只有嫁給富豪的女人婚後才能無所事事,一般的賢妻良母或家庭主婦婚後要做家務和照顧小孩,她們也很辛苦,日子不易過的。」

          「不過始終也比不上出外工作更有價值,不然女性也不會發起女性運動,爭取工作的權利了。女性之所以要像男性一樣工作,要像男性那樣發展自己的事業,不就是因為賢妻良母、家庭主婦這些傳統女性角色無聊、沉悶、毫無尊嚴和地位可言嗎?」 民 再舉了美國著名女性主義作家貝蒂•傅瑞丹(英語:Betty Friedan,原名:Bettye Naomi Goldstein,1921年~2006年)的書女性的奧秘》(英語: The Feminine Mystique ,1963年出版)作為例子。「正如傅瑞丹在書裡所說,整天在家洗衫抹地的家庭主婦是很可憐的人,活得壓抑、無聊、孤獨、找不到自我,白白浪費寶貴的生命。」

          「就連生兒育女,在家全心全意照顧小孩的母親也是如此?你不覺得這些女性也很有貢獻?」

           「不會。我認為一個沒有生育,卻努力工作,自食其力的女子,比起一個生了數個孩子,不去工作賺錢,只是留在家相夫教子的傳統女性更偉大,更有貢獻。在今天這時代,以事業為目標的職業女性才值得尊重。」說完後 民 問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叫西奧多•帕克(英語:Theodore Parker,1810年~1860年)的人?」

           「 沒有,這傢伙是什麼人?

           「他是十九世紀時美國教會的一名『牧師』(英語:Pastor),也是著名的社會改革者和廢奴人士,思想非常進步。」 民 對 標 說明這人如何進步。「例如帕克認為聖經充滿矛盾和錯誤,不能句句當真。帕克在1853年的佈道時,還說了這番非常進步,完全違背『基督宗教』對女性看法的話------『讓一半的人類以其從事家庭主婦、妻子和母親的工作來消耗她們的精力,這對上帝所創造出來最寶貴的資源來說,真是一種可怕的浪費。』你看,連十九世紀的人也知道女性只是生兒育女,在家裡相夫教子是種浪費,21世紀的我們更不應有這種落伍思想了。」

           「真是極其進步的思想哦,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若女性不做母親,不願生育的話,人類便會滅亡了?」

          「才不會呢!現在全世界有超過七十億人(2023年更超過八十億),已經太多人了,而且還會愈來愈多,今天人類面臨如此嚴重生態問題的最大原因,正是人口過多所致。人口愈多,消耗的能源和資源便愈多,製造的污染和破壞也愈多。若人類還想繼續在地球生存的話,便必須要減少人類的數目,因此女性愈少生育便愈好,不生便最為理想。對自己、社會、全體人類,以至地球也是最好的做法。」

         「有些地方的人口的確過多,然而在香港這些已發展社會,面對的問題是女性生育率太低,製造出少子化問題,令人口急劇老化,導致經濟步向崩潰,甚至整個社會因而玩完哦!今天非洲或中東的女性也許需要減少生育,但對香港、台灣、中國大陸、整個東亞地區,甚至所有發達富裕的國家來說,女性不追求事業成就,而以生育為人生最重要目標,其實對社會的長遠發展才是最好的。」

           「我爸便是這樣想了,他以前常叫我妹妹和我妻子生個孩子出來,說不明為何她們寧做職業女性上班,也不願意在家做母親照顧小孩,還說一個女性必須要生育,生命才會圓滿。因此女性不趁年輕生育的話,老後想生也生不出來,屆時必會後悔莫及。」 民 搖搖頭。「我便說生了小孩才會後悔!一如帕克所說,一個女人做家庭主婦或照顧小孩的母親是浪費女性的才能,才是沒有價值。」

            「若你有兒女的話,你也許能體會到,即使一個女人不去工作,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業或工作的成就,只是生兒育女,做個賢妻良母,她也已有很大貢獻哦。」

            「這些傳統思想應該被淘汰了。即使退一步說,我真是有子女,我也會叫妻子出外工作,情願請女傭幫忙,不然便是找托兒所照顧小孩。我媽婚後便因為沒有工作,常被嫲嫲輕視,在家裡毫無地位可言。女人結了婚後,最好也有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不然會被人看不起,毫無尊嚴和地位。」

               民 問 標 有無看過2019年上映的韓國(南韓)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韓語: 82년생 김지영 ),此電影是根據韓國(南韓)女作家趙南柱(韓語:조남주 ,1970年~)在2016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出版兩年內發行超過一百萬本)改編而成。

             「我聽過這電影,不過沒有看過。」

             「那你一定要看看啦,最好連原著小說也看。這電影便說出了即使在今天的先進社會,女性做全職家庭主婦,在家裡相夫教子和過去一樣,極其痛苦,非常難過。電影裡的女主角金智英(韓語:김지영)受過良好教育,有個很好、很溫柔體貼的丈夫,她也不是與公公婆婆同住,家裡也不貧窮,沒有經濟問題。然而要照顧女兒和做家務的壓力也已大得令金智英精神出現問題,而且不只是普通的抑鬱症,而是精神分裂、思覺失調、多重人格那些,即她會以不同人格(例如母親、外婆等等)說話,事後會完全忘記,病情非常嚴重。」

            「她有被強姦、虐待、毒打或搶劫嗎?」 標 問道。

           「這倒沒有。只是她過去讀書時有次上完補習班回家,被一男生跟蹤,令她非常害怕,不過最後也平安無事。」

           「她被騙去大筆財富?被親密信任的人出賣背叛?她家人、丈夫或女兒遇上嚴重麻煩?或是患上重病、失業、破產欠債之類?」

            「也沒有。」

            「那她為何精神分裂?聽似她的生活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哦。」

            「雖然她沒有遇上你說的不幸事故,不過她長年累月飽受眾多束縛和限制,日積月累承受種種壓力,才會精神崩潰的。不說什麼,便由她生了女兒,被迫辭去工作,成為全職家庭主婦後說起吧!金智英生了女兒後,因為要照顧孩子而失去自由,連去廁所也要帶同女兒同行,完全沒有私人的空間和自由,令她感到窒息。」

            「還有呢?」

            「金智英因為家務和育兒的工作令手腕疼痛,當她去求醫時,醫生反問她:飯是電飯煲煮,衣服是洗衣機洗,為何手腕會痛?這數句話又令她非常難受。」

            「還有沒有?」

            「當然有了。有天金智英和女兒出外,買了杯咖啡到公園坐下,打算放鬆休息時,被公園的上班族說她這些全職家庭主婦不用工作,只靠丈夫金錢過舒服日子,很好命,令人羡慕,金智英聽到有人如此評論自己,感到無地自容,只有急急離開公園。有次她帶同女兒去買咖啡,女兒在店內亂動,倒翻了咖啡,她已經立即清理了,數個顧客在一旁低聲抱怨,甚至有一人還說她是條『媽蟲』(韓語:맘충)呢!」

           「什麼是『媽蟲』?」

           「『媽蟲』由媽和蟲兩字合併而成的韓語新名詞,大約出現於2014年。最初這名詞是形容在公眾場所沒把小孩管教好的年輕媽媽,後來只要是帶著孩子的全職媽媽也會被稱為『媽蟲』,暗諷她們整日無所事事,就像吸血蟲或寄生蟲那樣,靠吸著老公的血而過舒服日子。聽到陌生人這樣形容自己,可想到金智英會多難受了。」

           「她婆婆呢?對她好嗎?」

           「當然不好。有次節日回婆家,婆婆要金智英幫忙,為全家人準備食物,丈夫不想妻子太辛苦,建議叫外賣,婆婆說全家人一年才一起吃一次飯,有必要叫外賣嗎?當丈夫想幫手洗碗,想減輕妻子負擔時,婆婆又立即說些冷言冷語,金智英怕婆婆誤會她是個懶惰的媳婦,不得不拒絶丈夫好意,而要親力親為,辛苦至極地服待婆家的人。做了數年家庭主婦後,金智英覺得這樣的生活實在太無聊太空虛,毫無成就感,所以她極度渴望再出來社會工作。丈夫知道後本來想向公司請一年的育兒假照顧孩子,讓妻子可以得嘗所願,怎知婆婆知道後便在電話裡大罵金智英,說她瘋了,說她太過分,說兒子若請一年長期便無法晉升,這會斷送兒子光明的前途,最後請假的計劃被迫告消。你說成為全職媽媽的金智英是否很可憐?無論在家或在外面也被人罵,人人都看不起她,連想做喜歡的事也不行。 」

              「這聽似不是什麼大問題哦?」 標 說。「她的煩惱有些固然是傳統偏見或歧視造成,不過很多也是金智英性格過於敏感所致。即使她不結婚,不生育,不做家庭主婦,做個以事業為主的職業女性,甚至她是男人也好,結果也不會有什麼不同。因為她同樣會被人說聞話,同樣會有人說她做得不好,同樣會有人對她指指點點,同樣會飽受社會壓力和他人的要求,若她性格不改,只怕一樣感到痛苦,一樣會精神分裂。」

             「你看過這部電影或小說便不會這樣說了,這電影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即使有了小孩,女人也要工作賺錢,寧願付錢請人照顧子女,或把子女送去托兒所,總之女人婚後也必須要有工作,不能只依靠丈夫的收入過日子。一個女人做全職家庭主婦會很可憐,不單無聊空虛,更沒有尊嚴,沒有地位,不單自己看不起自己,也會被所有人看不起,甚至會被說是『媽蟲』的。」

            「我猜你也是這樣吧。」 標 笑說。

            「我怎會?」 民 說。「我不會說別人是『媽蟲』的,這樣很沒有禮貌。」

            「也許你不會說,」 標 再笑說。「不過你心裡卻深深認同這點:一個沒有工作,只是做家務和照顧孩子,靠丈夫生活的家庭主婦,是很可憐可悲的人,她們不值得受到尊敬,因為她們做的事都是毫無價值可言。是嗎?」

            「難道你不覺得嗎?」

           「當然不會,」 標 搖搖頭:「因為我認為男女有別,因此結了婚後各有不同的責任很理所當然------男的賺錢養家,保護家人;女的做家務,照顧孩子。我反認為若妻子渴望在家照顧孩子,不想出來社會工作,但若因為丈夫無能,無法養妻活兒,不得不要妻子出來工作幫補家計的話,這丈夫才不會受人尊敬,因為他連妻子都無法照顧,連家庭也無法維持,做不到一個丈夫和父親應有的責任。」

          「……也許過去的確這樣,然而現在不同了。我始終覺得現代女性應該要堅強獨立,即使婚後也不應依賴男性。好像童話裡那些渴望英雄教美、期待白馬王子拯救自己的軟弱女性便非常落伍,我欣賞的是堅強能幹、不靠男人也能生活的獨立能幹女子,與傳統宗教提倡的理想女性完全不同。」

           「我未結婚前的想法和你差不多。不過做了丈夫和父親後,便開始欣賞傳統男女有別的分工制度,欣賞『基督宗教』這些傳統思想所提倡的夫妻和家庭模式了。」

           「你也頗為保守哦,對女性的看法也很落伍。」 民 不禁藐視地說道。

           「我早說了自己不符合『政治正確』的標準了啦,與你如此進步的想法相比真的落伍很多,我們也是繼續討論『基督宗教』對女性的態度吧。」

           「好的。」 民 繼續說下去。

 

                     #17#

              「基督宗教」不單不欣賞聰明能幹、獨立自主的女性性格,連女性的身體也非常厭惡和排斥。例如「舊約」裡的利未記(英語:Book of Leviticus)裡,便看到這宗教對待女性身體何其鄙視。

            「利未記」第十五章說經期中的女性是不潔、污穢的。而且不止一天,經期中的女性是會污穢七天,要第八天才能回復潔淨-----假設一個女人有八十歲的壽命,十多歲至五十多歲也有月經,即是有四十年是有經期的。又假設每四星期來一次經期,而每次來經「必污穢七天」,即是說一個女人一生的便有八分一的時間都是污穢的了-----為什麼要視經期中的女性如老鼠、蟑螂般骯髒?視為傳染病般可怕?

             更過分的是,一旦有人觸碰了經期中的女性,甚至只是碰過她坐過或躺過的物件,這人便會因此污穢,而且也不止一天,要幾天後才能回復潔淨之身------這不是對女性的醜化和侮辱嗎?

            「那聖經也指出男性若有夢遺同樣不潔的,」 標 說。「例如在『利未記』第十五章和『申命記』(英語:Book of Deuteronomy ) 第二十三章裡,也有說夢遺的男人是不潔的,他的不潔會直至當天晚上,必須要用水清洗才行的規範。」

            「然而程度很不同,男性夢遺的不潔至多只會一天,女性月經的不潔卻維持七天,這不是雙重標準,對女性的偏見和歧視嗎?」 民 說。       

              「視男性的精液和女性的經血為污穢之物,是眾多文化傳統都有的禁忌,而且因為經血常常含有很多細菌,的確比精液更不潔,因此視經血比精液更骯髒,更要遠離、更要避之則吉是很普遍的禁忌,不單只出現在『猶太教』或『基督宗教』裡面。如果你認為這充滿歧視和偏見,有些宗教是反其道而行,視精液和經血是有用之物,利用它們,親近它們,有助人更為神聖,其至得到拯救。」

           「有這樣的宗教?」

           「真的有這樣的宗教,」 標 說。「只怕你聽完後會大叫噁心,後數課會談及這些信仰了,說回正題吧。」

          「好的,正因有太多保守落伍的價值觀,我覺得聖經「舊約」裡貶低女性、重男輕女的父權思想,現在任何一個受過教育,尊重女性,贊成兩性平等的文明人都不可能認受的。所以我常很奇怪,為何受過教育,任何一方面都不輸給男性的現代女性,還怎會相信這樣的思想?成為這宗教的信徒?」

           《聖經非常反對現代社會提倡的兩性平等思想,甚至禁止女性穿著男性的衣著。在「舊約」裡的「申命記」的第二十二章第五節說「婦女不可穿男子的服裝,男子也不可穿婦女的衣服,因為這樣作的人,都是耶和華你的所厭惡的。」 民 說男性不可穿女性的衣服也尚有理由,說女性不可穿男性的衣服便極不合理:女性的傳統衣著常是緊繃累贅,不適合走路、運動或外出活動,嚴重限制女性的自由,好像古代中國社會要女性紮小腳,令她們不良於行的醜惡風俗一樣。因此女性運動才要爭取女性可以穿男性的衣服,模仿男性的打扮,這才能打破傳統對女性的束縛和管制,令女性能以發揮能力和所長,而不是只能做男性的附屬品。

            「如果耶和華真是聖經所說那樣,是個暴力好戰、脾氣暴躁、疑心極重、重男輕女、歧視女性的,」 民 搖頭說道。「我不想與祂有任何關係,只想離祂遠遠,試問這樣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愛呢?

           「現在我們看聖經,」 標 說。「的確有很多內容都難以認同,因此不少基督徒都不再完全把聖經視同絶對真理,不會完全遵守聖經所說的去做,特別是『舊約』的規條了。例如『舊約』的『利未記』說豬肉不潔不要食用,現在的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仍然如此,早期的基督徒也的確不吃豬肉,後來也漸漸不再在乎,現在也很少教會規定女教徒禱告或是講道時要蒙著頭或剪髮,一些『新教』的教派,更已容許女性擔任牧師』職位,現在的『基督宗教』經歷了多次的改革,已經改變很多了。

          「然而它的核心仍然沒有改變哦,」 民 說。「好比『基督宗教』絶大部份派別不是至今仍禁止女性擔任最高階級的神蹟人員嗎?只有極少數例外。特別是基督宗教』裡信徒最多,最有影響力的天主教』,女性不單不能成為『神父』,想成為最高職位的『教宗/教皇』更是毫無機會,這樣有什麼進步可言?如果聖經的內容不必完全遵守,明明清楚寫著豬肉不潔不可食用,教徒破例也說沒有問題,那為何不能以同樣的觀點看待歧視女性的內容?為何不可以視女性和男性為平等的人看待?大家也有同樣的自由、機會和權利?為何至今仍要禁止女性擔任神父和教宗?為何不能打破傳統規條?最重要的,是為什麼只可以叫什麼天父/父親』(英語:Father)?不可以叫為『天母/母親』(英語:Mother)?不是應該超越性別的嗎?為何只可以是男性而不可以是女性?

             民 說他看過香港學者周華山(1962年~)的著作假如上帝是個女孩子(1998年出版),非常喜歡此書對之性別的批評。周華山中學時曾是虔誠的基督徒,大學時卻離開這宗教。這位學者雖是男性,卻極力批評以男性為主、重男輕女的男性文化霸權,把稱為男性的「基督宗教」便成為他猛火炮轟的一大目標。

           《假如上帝是個女孩子書裡如此質疑「基督宗教」的上帝是男性的教條:「當上帝被聯想為『父親』、『留鬚老伯』、『君王』等男性形象時,大家都不以為意,以為只是簡單的意象符碼,沒有特殊含義;但是當上帝被描繪為『母親』、『孕婦』等女性形象時,卻被猛烈批判為『扭曲』和『醜化』上帝的『真象』。難道上帝是男性才是正確自然的常識,而上帝是女性卻是十惡不赦的異端邪說?為什麼上帝永遠以『白人、男性、父親』的形象出現?為什麼聖經、詩集、崇拜祭祀禱文、教科書內的上帝圖片,總是把上帝繪畫成一個『白人男性父親』? 倘若上帝超乎性別、種族和一切世俗觀念,那繪畫上帝為黑人又有何相干?我們向來能夠把上帝性別化和種族化為白人男性,那改上帝為黑人/女性又有何不妥?」

            不單是周華山,美國女神學家、哲學家、激進女同性戀者、女性主義者瑪麗•戴利(英語:Mary Daly,1928年~2010年)也有相同看法。戴利本是天主教徒,後來她退出這宗教,因為她認為有組織的宗教基本上是對婦女的壓迫,其中上帝是男性這教條更是有害:因為若上帝是男性,那麼男性就是上帝,男性便因而享有特權,女性地位便永遠無法提升,永遠低男性一等,永遠被男性統治。

             因此要若想改變女性比男性低下的醜陋現實,便必須要改變是男性這個教條,然而這卻寸步難行,即使只是一小步的改革都會遇上極大阻力。

作家價錢報價
  • 2024-06-08 22:48:19
  • 1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登記
  • 香港作家網 尋找作家Writer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排行榜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紀錄
  • 「香港作家網」各作家之優質作家訓練培訓課程班
  • 香港作家網Writer廣告查詢、推介優質香港好作家 香港作家Writer專業網上宣傳推廣及資訊平台、作家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