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ニコ作家專欄文章) 《BLACK SWAN 黑天鵝》 | 香港作家網 HK Writer - 自助寫作寫手O2O平台

《BLACK SWAN 黑天鵝》

ニコ 作家專欄文章: 《BLACK SWAN 黑天鵝》

ニコ 作家專欄文章: 《BLACK SWAN 黑天鵝》

 

由我2011 年尾第一次接觸至今,相信都重複看過上百次,巔峰時期更是一天要看兩回才滿足。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覺,依然覺得好完美。。。仍然覺得電影中每個細節處理得毫無破綻。

如果要探討精神疾病發展過程,本片是非常適合的入門電影。

每一部電影都會有一個失衡的過程,NINA的失衡來自三個層面: 自身性格、認同危機、情慾解放。

 

--以下即將嚴重劇透 + 對於角色精神分析要點--

 

(1) 自身性格

NINA雖然身為紐約著名芭蕾舞團名伶,可惜性格壓抑、自律、追求完美,同時容易過度譴責自己而產生高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其性格養成基本上可從母親態度窺知一二。

母親過去也是芭蕾舞者,女兒是她「實現未完成夢想」的希望。在非常保守、控制、嚴厲且言語批判的教育環境底下(EMOTIONAL BLACKMAIL),例如宣布成為SWAN QUEEN 那天,她媽媽買了超高熱量的草莓香草蛋糕慶祝,但NINA 怎麼能吃如此高熱量的甜品,她只是稍加拒絕媽媽就整個大變臉;可見妮娜從小是怎麼被嚴格管教的,媽媽說什麼就做什麼,跳芭蕾舞的起點也是因為媽媽為了生她放棄跳芭蕾,所以把全部的夢想都寄託在她的身上。

NINA 的房間甚至沒有門鎖,毫無隱私可言;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她會去垃圾回收間拿那根鐵棒,用來抵住房門。NINA媽媽的房間更是充滿自己的畫像,無形中也顯示她是一個多麼自戀的人。

NINA的情緒狀態猶如一顆未被引發的炸彈。


(2) 認同危機:

性格以後,NINA 的第一個挑戰,來自於角色詮釋。

 

從表面的概念而言,黑天鵝角色詮釋不到精髓是她事業遭受挑戰,因而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的關卡;

從裡層的概念而言,她將自身情感經歷透射到白天鵝的角色脈絡裡,關於渴望被愛、成為唯一、與逐漸蔓延的嫉妒。

由SAN FRANCISCO 來的舞者LILY身為一個理想黑天鵝形象(應該說是NINA 投射的認定),是NINA所沒有並渴望自己也能擁有的自由、灑脫、充滿性魅力。

有一種說法,是NINA「入戲太深」,「入戲」多半是來自部分與角色共通的情緒經驗,使得詮釋的過程為了完全進入角色,挖掘更多角色與自身的連結、或是甚至因漸漸畫不清自我在現實與戲中的區別,也將本來不相同的本質透過重新解讀、詮釋而合而為一,最後招致相似的生命結局。

 

(3) 情慾解放

新進舞者LILY 是使NINA 內在失衡的關鍵的存在。

就表面而言,她優秀且威脅NINA首席地位的,擁有詮釋黑天鵝的天生氣質。

更深層面是,她是NINA強烈嚮往的理想「我」,同時又挑動著她情慾的神經,挑戰她幾十年來所壓抑的自我。

或者可以說,在NINA的內心確實潛藏了一隻黑天鵝長久以來被保守環境與高壓表演事業所壓抑,直到在舞蹈團遇見了「黑天鵝」和LILY,一觸即發。

--------------------------

 

(1) 故事前半

一步一步堆砌NINA所處的壓力,令人屏息喘不過氣。無意識重複抓背是她逐漸惡化的焦慮表徵。臨床上可見例如拔毛症是較常見、不太造成生活嚴重影響的如啃指甲等反覆性行為都可能是焦慮情緒的反應。較為敏感、易焦慮型的性格,也容易對於細節做過多的解讀。舞蹈團總監曾經NINA,由於新SWAN QUEEN 必須同時飾演白天鵝和黑天鵝,但NINA 卻不具有跳黑天鵝的能力。傷心的她,在即將要被迫退休的前芭蕾舞首席BETH 的化妝間偷了口紅,回家一路上又出現許多小幻覺,可以看出其實她的精神狀況一直都沒有很穩定。獲得角色後衝入廁所卻發現口紅寫著WHORE。本來會以為是她得罪的團員寫的(因為她神經大條的跑去恭喜本來應該被選成女主角的團員,事後又不好好解釋),不過後來想想搞不好是她自己寫的也不一定。

個性善良的妮娜對於弱肉強食和爬到人家頭頂生存這種事可以說是排斥至極,她一直避免做這些事,卻又不得不做。前任首席舞蹈者BETH後期陷入瘋狂狀態,對NINA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最後更得到了意外雙腳毀了),這也令NINA 擔心接下來會不會必須走到那個地步。

在高壓且負面情緒底下多半是朝向負面發展。

 

(2) 中期NINA的樣子

開始看到虛實難分的畫面,NINA會不斷不自覺的抓自己到流血、在鏡子中看見可怕的景象,開始對於導演對她的情感或信任產生懷疑,開始懷疑LILY別有企圖,聽見細碎的笑聲認為團員都等著看她笑話,同時認為母親從不認可她的能力。

在現實的臨床上,妄想症多半從這樣細碎的偏離解讀開始慢慢累積成對整個外界的扭曲認知。
 

(3) 後期:公演前一晚的放縱之夜

 

壓垮NINA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整個故事最重要的轉捩點。藥物使用對精神疾病的誘發一直是有許多研究專注的議題。在藥物發作的過程中會產生急性幻覺、譫妄、認知功能短暫失功能等則是可以確定的。

透過藥物使用的橋段,誘發的NINA釋放出她壓抑已久已蠢蠢欲動的渴望

母親的闖入也許對於角色所處極端恐懼與焦慮的困境有增色效果;

但邏輯上我認為是她個人內心的黑天鵝爆發--那個她被強烈吸引或甚至渴望自己成為的形象,透過虛實難辨的性幻想完全無防備地展翼--就如同她從她肩膀上看到猶如蛻變般萌生羽翼的幻覺。

 

(4) 最後:

失衡之後的她打翻了情慾渴望、嫉妒與強烈的反抗情緒,打亂了要務行程,又在帶著未整理情緒趕到預演現場,使她終於來到崩潰邊緣。

 

精神耗弱的狀態導致注意力失焦,也使得前半白天鵝的表現有些許失常,但加深的自我譴責與演出壓力反而把她帶至絕境。

 

強烈恐懼臨場換角的情緒激發下終於迫使她奮起對抗心魔,刺死那個要來替換她角色的幻覺LILY。要明白的是從來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終究是自己,她無意識其實刺死的是那個阻擋成魔的自己。

同時象徵性她終於成功蛻變、引領她至令人驚嘆完美的黑天鵝靈魂中。然而當她結束黑天鵝的橋段,要回來面對原本的自己-白天鵝時,才發現自己其實已經殺死了舊的自己。呼應般地拖著瀕死的身軀登上舞台,昇華地完成最後「完美結局」,讓那個蛻變前的自己和這個角色一起死亡。

最後故事結束在幕拉起之後,大家圍觀,導演不捨地肯定了她的完美演出。NINA一臉滿意的說「I FEEL PREFECT」如夢似幻的注視著強烈的鎂光燈。

「不瘋魔不成活 」 ,人類的精神能夠有很寬廣的可塑性,這部作品讓我最驚豔的是把「對外界的抽象詮釋」以具體的畫面和情節作詳盡的詮釋。

虛與實在畫面呈現和劇情推進上都和諧地交融,每一個被大眾認為發病時看似戲劇化的精神疾病,其實都是各位患者日常生活中經歷,並一步一步漸漸崩解的畫面。

--------------------------

好吧,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都會在想:「值得嗎?」「值得為追求『完美』而奉上自己生命嗎?」

可能對於不少人覺得,這樣很愚蠢,為追求不切實際的「完美」而患上精神病並死亡。但相信擁有「焦慮症」患者,應該會認為這是他們最想要獲得的結局。

如果你問我,我膽敢跟你說,內心同樣渴望如此完美無悔的人生。其實成為黑天鵝看似黑暗、壞透了、有病,但其實這才是人類正正獲得蛻變和昇華的象徵。我也期望擁有如此完美的一刻就像NINA 最後望向鎂光燈下說「I FELT IT」 的畫面。

作家價錢報價
  • 2018-03-04 10:24:08
  • 205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登記
  • 香港作家網 尋找作家Writer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排行榜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紀錄
  • 「香港作家網」各作家之優質作家訓練培訓課程班
  • 香港作家網Writer廣告查詢、推介優質香港好作家 香港作家Writer專業網上宣傳推廣及資訊平台、作家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