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似海作家專欄文章) 外匯隨筆錄 | 香港作家網 HK Writer - 自助寫作寫手O2O平台

外匯隨筆錄

深似海 作家專欄文章: 外匯隨筆錄

深似海 作家專欄文章: 外匯隨筆錄

貨幣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貨幣,很多日常的經濟活動都無法完成。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天天都會使用的貨幣,究竟是甚麼東西?對於某些人來說,貨幣是買賣的媒介;也有些人認為,貨幣是財富的象徵。不過,在某些銀行家手中,貨幣卻是攻城略池的金融核武。

一九八七年十月,「黑色星期一」股災爆發,全球股市無一倖免:歐美股市暴跌兩至三成,而香港的恆生指數更蒸發了四成半。不過,有一個地方的災情特別嚴重,那就是紐西蘭。紐西蘭的經濟規模相對比較小,抵抗衰退的能力較其他的地方為弱。因此,當地股市在「黑色星期一」爆發後急挫六成,經濟隨即陷入衰退。

在太平洋的彼岸,有一位金融狙擊手察覺到紐西蘭的困境。這人是美國信孚銀行外匯部的星級交易員,有十分豐富的炒匯經驗。儘管紐西蘭中央銀行奉行強紐元的政策,他相信紐西蘭的經濟無法支持高匯率的貨幣,紐元大瀉是遲早的事。因此,他決定與紐央行對賭,大手沽空紐元。

信孚銀行的這位交易員決定一舉打跨紐央行,所以他出手相當兇狠。他本身己經有七億美元的交易總額,但這對他來說仍然不夠。靠著其他衍生工具的幫助,他成功動用了四百倍的超高槓桿,造出一個史無前例的大淡倉,孤注一擲地重注賣空紐元。據稱,這位交易員所沽出的總幣值,比紐央行的發行量還要多。換言之,一下子之間,全世界在市面上流通的紐元,忽然多了一倍以上。

與其他商品一樣,貨幣的價值也是按它的供求定律來決定的:供應大增而需求不變,價值便會大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狙擊,市場一時之間無法消化,為紐元匯價帶來了無法抵擋的巨大沽壓。不消幾小時,紐元對美元的匯價急挫百分之五,而信孚銀行在一天之內就大賺了三億美元。計算通脹在內,這己超過今天的六億美元。這位交易員自跨地說:「不是我們銀行沽得太多,而是紐央行能夠吸收的實在太少了。」

紐央行對此怒不可遏,傳聞有官員甚至暗中聯絡信孚銀行,威逼這名幕後黑手停止沽空。另一邊廂,這名交易員不但當上了公司的英雄,更成為了全球外匯界的偶像。不過,他一年後主動辭職了,因為儘管他為公司帶來了三億美元的暴利,公司卻只給他三百萬美元的花紅,也就是只有百份之一的獎賞。他覺得這間公司實在太不重視他的貢獻,所以便憤然請辭,轉而投靠了另一幫更加著名的金融狙擊手——量子基金。

說起金融大鱷,沒有人會不認識量子基金。世上不少的金融災難,例如九七年的東南亞危機,都有他們的直接參與。雖然這基金為全世界帶來了不少動蕩,不少政府都對他們恨之入骨,但從投資的度來說,他們可算是史上數一數二的投資者;而在量子基金無數的輝煌戰績之中,若要論其造極之作,那就必定是九二年大破英倫銀行一役。

在八十年代,為了維持歐洲各國經濟的穩定,多個國家奉行一個名為「歐洲匯率機制」的政策。這政策要求所有參與國的貨幣,都要與一個指標掛鉤,以防出現匯率波動太大的情況。在這個機制下,西德成功維持低通脹的經濟穩定,引來一海之隔的英國羨慕。於是,在一九九零年,當時的保守黨政府便帶領英國加入了「歐洲匯率機制」。

加入了這個機制後,英國政府便有責任維持英鎊匯率的固定。例如,當英鎊升了,他們就要增加供應,以壓低英鎊的匯價,反之亦然。這個過程相當昂貴,兩年內便花費了英國政府六十億英鎊。再者,這機制阻止了英鎊貶值,直接削弱英國的出口競爭力,使沒有起色的英國商貿雪上加霜。因此,英國加入了這個機制不久,經濟便陷入衰退,弄得人民怨聲載道。

因此,不少投資者都認為,英國總有一天是會退離這個機制的。這引來了不少國際炒家虎視眈眈。在一九九二年的夏天,他們便對英倫銀行宣戰。就如信孚銀行的故事一樣,他們的招數就是以高槓桿狂沽英磅,看看英倫銀行能否把把持得住。若英倫銀行不夠彈藥維持匯價,他們就不得不放手讓英鎊跟隨市場自由浮動。

不過,英國政府也決心要盡全力把這些金融大鱷擊退。為了增加市場的信心,他們決斷地將英磅的息率大增至十厘。除此以外,他們還聲言會動用足夠的外匯儲備來支持英磅,使它不會跌出匯率機制的指定範圍之外。這個消息一出,使市場對英鎊充滿信心,英磅匯價立即直逼全年新高。

很不幸地,這些措施並沒有嚇退那些金融大鱷。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五日,在雙方對峙數週後,兩軍終於短兵相接。當天,量子基金與其他國際投資者大量沽出英鎊,企圖威逼英倫銀行就範。英倫銀行全力還擊,來者不拒地瘋狂接貨。該天早上,當倫敦的銀行還未開門營業時,英倫銀行己兩度發出買入三億英鎊的指示。另外,翌日早上,為了挽回公眾的信心,英倫銀行一度將英鎊加息至十二厘,而到了下午甚至再加至十五厘。

可惜,金融大鱷的空倉比英國政府想像中巨大。即使政府在多番干預之後,仍然未能為英鎊止瀉。另一方面,市場的投資者對英國政府的調控能力,似乎已不再寄予厚望。英鎊的跌勢又再開始,英倫銀行的幾套板斧看來已經無效。英國政府立即召集各大要員商討對策,但他們的結論是:除非不惜耗盡國庫,否則都不可能繼續支持匯價。

終於,在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六日當地時間晚上七時,英國政府宣佈脫離匯率機制,放棄維持固定匯率。消息一出,英鎊應聲大瀉,一個月內跌超過百分之十,這便是金融史上的「黑色星期三」。與此同時,量子基金在一夜間大賺十五億美元,是他們有史以來最亮麗的戰績。

由此可見,外匯市場不但是找換錢幣的地方,還是弱肉強食的金融森林。如今,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它一週通宵開市五天半,由世界各地的不同銀行維持交易。若果你是一名身處香港的外匯交易員,你在早上六七時左右便要回到公司,因為悉尼的銀行快將開市,而東京將會在一小時後跟隨。八時以後,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銀行亦會陸續營業,是亞州時段最繁忙的時刻。到了下午三時至四時左右,便輪到倫敦和巴黎,也就是歐洲時段的開始。到了晚上,當香港收市之後,便是紐約的開市時間。這時候,雖然你已經下班,但你仍然需要留意來自歐美的不同消息,以預備下一個交易日的部署。

不過,雖然外匯市場是這麼大,但它其實只有數十年的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為了維持穩定,都同意把各貨幣的匯率鎖定,不容許它們胡亂浮動。這雖然帶來了短期的穩定,但不少國家開始覺得,這使他們在施政時綁手綁腳,很不方便。於是,他們便開始放寬了匯率限制。後來,當美蘇冷戰白熱化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認為固定匯率會阻礙西歐及北美的經濟發展,變相讓共產國家得勢,所以乾脆放棄了固定匯率,讓貨幣自由浮動。

起初,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不便。例如,如果一間日本的工廠想從澳洲買原料的話,買家就先要以日圓換入澳元來進行交易;同樣,如果一名美國的基金經理想投資英國的公司,就要沽美元而買英鎊。天天不同的匯價,增加了他們預算成本和控制風險的困難。不過,投資者很快便發現,原來浮動匯率也製造了不少的投資機會。外匯市場不但流通量大、方便買賣,而且甚少監管、難以徵稅,所以很快便成為一個新興的資產類別。

作為貨幣流通量的提供者,各大銀行當然抓緊這個賺錢的機會。起初,它們只是一間間大型的稅換店,替不同的機構買賣各種貨幣,並從差價中賺取利潤。例如,若果有人想以某個匯價去賣出某種貨幣,而有另一方卻想以更高價買入同一貨幣,那銀行便能從前者買入,然後賣給後者,賺取當中的差別。然而,他們很快便發現:既然他們已經掌握了全球的買賣行情,而且還沒有好像股票行一般嚴謹的限制,為何不自己落場炒賣?於是,許多大銀行便陸續有了旨在投機獲利的自營交易員,在這個森林裡與其他猛獸鬥個你死我活。

由於外匯交易的差價極少,通常到達小數位後四五個位,所以必須要交易額巨大才能獲利。因此,在銀行之間的交易裡,通常會以一百萬美元為交易單位。於是,在早期的外匯市場中,主要的玩家都是銀行、對沖基金或其他有錢的大戶,絕非一般小市民可以涉足。不過,自從互聯網普及之後,拉近了小投資者與大銀行之間的距離,讓莊家可以更有效益地處理金額較小的交易,使外匯漸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投資工具。

很多人以為,外匯市場交易量龐大,個別大戶難以操控市場。這根本是廢話,外匯市場其實是最不透明、最易被操控的市場,因為它沒有中央交易及結算系統的。若然你要買港股,你只需要到香港交易所;又或者,如果你想買原油期貨,你可以光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可是,假設你想以美元兌日圓,世上是沒有一處指定的交易所讓你這樣做。你只可以四處問不同的銀行,看看誰能給你最好的價。

沒有中央交易所的最弊之處,就是沒有「最佳價格」。所謂「最佳價格」就是,不論你是大戶還是散戶,只要你來要價,我都會給你同一個價,不會有所偏袒。然而,外匯市場卻沒有這樣的限制。打個比喻說,股票市場就好像百貨公司一樣,裡面一切貨品都有明確標價。同一樣的貨品,只可能是一個價錢,不可能這一件賣十元,那一件卻十五元的。可是,外匯市場卻像遊客區的小販,各有各的標價辦法。如果你是一名外國遊客,他可以把價提高一點;但遇著一個本地人的話,可能價錢會便宜很多。

外匯市場的另一弊處,就是缺乏監管。例如,在股票市場裡,「扒頭交易」是犯法的。所謂「扒頭交易」,就是如果你知道有位大客想買入某隻股票,你便搶先買入把價格推高,然後才把它賣給那位客人,從中賺取差價。然而,在外匯市場中,這不但沒有違法,還是交易員經常使用的獲利方法之一。當然,交易員不可能每次也這樣做,因為他們有不同的銀行競爭。若果你每次開價都那麼差,別人就不會光顧你的了。

到底外匯交易的日常運作是怎樣的呢?用行內的術語說,外匯交易員的最大工作就是「斬柴」,意思就即是把一切的買賣指令盡快處理掉,免得客人等得不耐煩而光顧其他銀行。其實外匯交易員就好像餐廳一樣,他們的食材就是各式各樣的貨幣,交易指令就好像客人點菜,而他們的生意就是盡快把這些食物賣出。他們客人可以有很多不同來源,如需要進行國際買賣的大企業、投資海外資產的基金、全球各地的銀行,甚至是某些國家的政府。

貨幣交易的匯盤是分為兩種的。所有的涉及美元交易的都叫直盤,如英磅對美元、澳元對美元和美元對日圓等等。另一方面,所有不涉及美元的匯盤都稱為交叉盤,如英磅對日圓、加元對瑞郎和澳元對紐元等。簡而分之,大部分的直盤和日圓交叉盤都是較熱門的匯盤,其餘的就可當成較冷門的。我剛成為初級交易員時,所處理的都是後者。

在這個市場內,交易員有獨特的溝通方法。由於交易員要世界各地不同的銀行聯絡,我們的對話通常都以英語進行。另外,我們也有很多交易術語。如果我想賣五千萬日圓的英鎊,我不會很冗長地說:「我要以五千萬英鎊來兌換成日圓,請問你們多少錢會買?」而是說:「請報英鎊/日圓,共五十。」買賣通常以一百萬元的單位貨幣為基準,所以「五十」就即是五千萬。

對方可能會回答說:「四十八/六十。」他們的報價通常只會報最後兩個數字。假設當時匯價的整數部分是一百二十元,那麼對方的意思就是:「我們會以一百二十日圓四十八仙來買入每一英鎊,另外以一百二十日圓六十仙來賣出。」在這個報價之中,前面的那個「一百二十」的部分稱為柄價,通常為了節省時間而不讀出來。「四十八」的這個部分就是「銀行買入價」或「投價」,是對方銀行願意買入的價格。相反,「六十」就是「銀行賣出價」或「問價」。

如果我覺得價錢合理,我就會說:「你的。你在四十八要五十。」在外匯市場裡,「你的」的意思就是:「我的貨現在是『你的』了。」相反,如果我是想買的話,我就會說:「我的!」它的意思就是:「你的貨現在是『我的』了。」而我買的價就不會是四十八,而是六十。

踏入網絡遍全球的千禧年代,外匯交易來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盛期。在二零零二年,瑞銀集團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營運著一個全世界最大的交易場所。它有四十四個網球場、二十個籃球場、或一艘大型航空母艦那麼大,連健力士紀錄亦有記載。在它的不遠處,就是皇家蘇格蘭銀行的交易場,大小和瑞銀的那個場差不多。

可是,不出十年,以上那兩個交場所卻已變得空空如也,原因就是人工智能的興起。數年前,曾有一位的資深外匯交易員說,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信任交易程式,而非不想面對交易員。電腦和人類員工不一樣,它們不會生病,不會要求加薪,不會帶著惡劣的心情上班,更不會犯不少心的錯。然而,他同時也認為市場的參與者是人,而人的行為難以被數學模型所規範,所以在可見的將來,這樣的程式應難以發明。

可是,這位交易員低估了科學家的能力。他說這個話的幾年後,人工智能界便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很久以前,人們認為圍棋的變化比象棋多,電腦很難單憑計算速度戰勝人類;而樸克更是捕捉心理的遊戲,電腦的套路很易被人看穿。如今,科學家已經發明出能夠在圍棋和樸克打敗人類的程式,使全世界嘩然。今天,世上已出現了第一位電腦律師,還有很多不同職業陸續被電腦所取代。我相信,人類的外匯交易員很快便會成為歷史。

雖然今天的外匯市場已經比十多年前更加健全、更難操控,但在這個森林裡只有一個定律:成王敗寇。而且,在外匯市場這個金融森林裡,出沒的不只是猛獸,而且是不會疲倦、全天候運作的機械猛獸。不少最頂尖的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每年都花不少人力物力,去研發這些強勁的交易系統,務求在劇烈的競爭中得到最出色的回報。就算是最有經驗的人類交易員,也難以與它們同場較量。既然如此,那些只憑幾千美元便能開通買賣帳戶的升斗市民,還有可能與他們較量嗎?

作家價錢報價
  • 2017-12-12 09:37:35
  • 155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登記
  • 香港作家網 尋找作家Writer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排行榜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紀錄
  • 「香港作家網」各作家之優質作家訓練培訓課程班
  • 香港作家網Writer廣告查詢、推介優質香港好作家 香港作家Writer專業網上宣傳推廣及資訊平台、作家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