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源作家專欄文章) 新加坡印象 | 香港作家網 HK Writer - 自助寫作寫手O2O平台

新加坡印象

李福源 作家專欄文章: 新加坡印象

李福源 作家專欄文章: 新加坡印象

閱讀香港的新聞,經常可以發現新加坡的蹤影。但造訪這個同樣位於東南亞的海港,倒是第一次。
新加坡絕對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從樟宜機場開始,一路向西駛過去,沿途是筆直的道路,對稱的建築,以及方角的空間。整個都市的面貌整齊劃一,似有一把無形的手術刀在切割著新加坡的土地,落刀的位置、深淺、長短都計算得精準無比,一磚一瓦經過精心安排,不偏也不倚,猶如一項最嚴謹考究的工程。
人工的色彩遍佈整個新加坡。而著墨最深的,要算是新加坡河旁的「金禧之行」(Jubilee Walk)。這條海濱長廊在新加坡獨立後才建成,從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起點,途經魚尾獅公園,一路到濱海堤霸(Marina Barrage)的終點,讓人重溫新加坡的歷史——從舊日的淡馬錫,到英國的海峽殖民地,然後走向獨立。記得Discovery channel介紹過新加坡,訪問了第一位總理李光耀先生,他認為要尋找新加坡的將來,就必須先認識它的過去。這不就是歷史「通古今之變」的意思嗎?而這種精神,可以上溯自兩千年前的司馬遷。
這條怡人心脾的海濱廊道,沿著曲折多變的海岸線,幾道橫橋跨接兩岸,伴以旑旎的河水風光。至於人工味道從何而來呢?因為這裡盡見李光耀先生的見識和意志,也是他一個人對新加坡獨到的詮釋。像濱海堤霸,就是新加坡如何解決淡水來源的標記,它不但提供儲水,還有防洪的作用。原來新馬分家以後,雙方在供水問題上時有糾紛,新加坡甚至有過斷水的威脅;這種危機意識深深植根新加坡,因此李光耀說:「Every other policy had to bend at the knees for water survival」。
新加坡的街道地名很四海八荒,像馬來語的武吉巴督和聖淘沙,潮洲話的蔡厝港,殖民色彩的烏節路,還有閩南和馬來語交集而成的中峇魯,背後是一個個移民的故事。移民是構成今日新加坡重要的一環,薈萃了中國沿海各省、東南亞、馬來、印度以至阿拉伯的世界,而這股移民浪潮,在十九世紀來到高峰。為什麼呢?誘因之一是新加坡有著更美好的前景,另一個則是為了躲避天災人禍,像中國大陸內戰以及文革之時,香港就湧入了大量中國移民。而十九世紀的中國,也正好遭逢一場驚天巨變。
其中華人佔了移民人口的多數。中國的沿海居民,像廣東人、福建人、海南人及客家人,都不缺下南洋的經歷,即使中國歷代不時實施海禁,譬如滿清初期甚至視海外華人為前朝逆賊,而牛車水——名字那麼富有畫面,彷彿還聞得到農耕的氣息,看到一頭老牛拉著犁耙,以及籬笆上的一聲雞啼——就是最早由海外華人聚居而成的社區。牛車水的中心有一座風貌館,內裡保留了十九世紀初華人的居住環境,八呎乘八呎的狹小空間,以花布簾作門,木床上鋪著竹蓆,柱間還掛著內衣和毛巾,旁邊放幾張滕椅。一家八口就這樣擠在一起,舒適與否只是其次,起碼稱得上有住的地方。
當然今日的新加坡已脫離那些貧乏的日子。在李光耀先生的帶領下,新加坡不但變得富裕,而在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上,面對著接踵而來的難題,像新加坡的獨立、外交策略以及如何面對崛起的中國,他都有一套精準而獨到的見解。尤其是保持國際關係的平衡上,新加坡人口雖以華人為主,卻沒有過度傾向中國,反而擔任著東南亞勢力間不可缺少的中立角色,一如歐洲眾多小國在大國間尋找生存空間。新加坡成功了,經歷過如九三年的汪辜會談,還有箭在弦上的美朝會面。從淡馬錫的往昔一直到今日,新加坡參透了歷史的玄機,沒有忘記初衷,一再選擇面向國際,像航行在波濤詭譎的海洋裡,有一位睿智的船長。
作家價錢報價
  • 2018-05-18 23:14:59
  • 176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登記
  • 香港作家網 尋找作家Writer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排行榜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紀錄
  • 「香港作家網」各作家之優質作家訓練培訓課程班
  • 香港作家網Writer廣告查詢、推介優質香港好作家 香港作家Writer專業網上宣傳推廣及資訊平台、作家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