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源作家專欄文章) 緬甸印象之三 | 香港作家網 HK Writer - 自助寫作寫手O2O平台

緬甸印象之三

李福源 作家專欄文章: 緬甸印象之三

李福源 作家專欄文章: 緬甸印象之三

在緬甸殖民歷史的長卷裡,出現過好幾位文學巨匠。除了上次提及過的歐威爾和聶魯達,還有一位也來自英國的詩人,他的名字是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吉卜林的大半生人其實都在英倫三島以外的地方渡過。他在印度出生,遊歷過很多地方,足跡遍佈日本、美國、中國和非洲,並一邊以寫作為生。吉卜林曾得過英國桂冠詩人的稱號,而他的一支健筆,可以說是殖民主義培育出來的。如果沒有大英帝國的話,吉卜林可能只是個在英倫濕冷天氣下的悶蛋詩人。他這頁瑰麗堂皇的履歷,要拜大英帝國所賜。

 

在吉卜林的年代,殖民主義並不如今天所形容的惡劣形象。那時西歐列強積極擴張海外領土,大家互相競爭,海外領土越多,國力就越強盛。在東南亞地區,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法國,印度、馬來亞在英國勢力範圍下,越南、柬埔寨則是法國的地方,那時候還稱呼為印度支那。而當時的緬甸,亦在這股歷史潮流中隨波逐流。

 

英國本來無意吞併緬甸。像馬來亞諸邦,英國只是間接統治,因為雙方願意互相合作,那裡的蘇丹要利用英國的力量來穩定自己的統治。但緬甸則不同,緬甸的國王「不聽話」,對英國人非常反感,不願意和英國合作,竭力想保持自己的主權地位,因此緬甸和英國之間的磨擦甚多。尤其是當緬甸越來越傾向法國,甚至和法國有軍火的交易,矛盾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英緬之間一共發生了三次戰爭,而每次戰爭的結果,是緬甸王朝逐步失去對國家的主權,最後被吞併作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

 

吉卜林就是乘著這股浪潮而來到緬甸。那時他打算離開印度這個出生地,計劃環遊世界,最後一站回到倫敦。而這趟旅程的第一站就是緬甸的仰光。吉卜林見過伊斯蘭的圓拱,也知道印度廟宇的尖頂,但仰光的佛塔太特別了,因此他說:「This is Burma, and it will be quite unlike any land you know about.」

 

吉卜林在緬甸其實只逗留了三日。也正正因為不了解,霧裡看花,距離會產生美感,那裡的烈陽依然在他心中燃燒著。離開仰光一年以後,在海灘一角投宿的一個晚上,他寫下了許多英國人都耳熟能詳的詩篇《曼德拉》(Mandalay)。詩寫的是一個退役軍人對緬甸的懷念和回憶,二零一七年年底,英國外相Boris Johnson就曾在大金寺前背誦了這首詩,結果被外交官提醒「不妥當」。事後Johnson被英國傳媒指責失言。

 

為什麼不妥當?因為吉卜林還寫過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題是《白人的負擔》(white man’s burden)。當中的一字一句,可以說是概括了西方殖民主義的精神。這首詩闢頭第一句就是「Take up the white man’s burden」,白人肩負重任,要教化歐洲以外其他野蠻落後的地方。今日左翼橫行的世道,這首詩如此美化殖民主義,必定是政治不正確的。但好詩好句,吉卜林之文筆秀麗,如果因爲政治理由而放棄閱讀,會是多麼的可惜。人生苦短,又將會與多少美好動人擦肩而過呢?

 

 

作家價錢報價
  • 2018-05-12 15:09:15
  • 141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登記
  • 香港作家網 尋找作家Writer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排行榜
  • 香港作家網 作家Writer紀錄
  • 「香港作家網」各作家之優質作家訓練培訓課程班
  • 香港作家網Writer廣告查詢、推介優質香港好作家 香港作家Writer專業網上宣傳推廣及資訊平台、作家宣傳推廣